打開電視,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補鈣廣告,一會兒藍瓶的好,一會兒補了鈣腰不酸腿不疼、能一口氣兒上五樓;去超市買東西,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食品都開始打著高鈣的旗幟,高鈣奶、高鈣餅干、高鈣麥片醒目地擺在各大超市里。補鈣幾乎成為了全民行動了,每個人都在補鈣。
不過,就我的觀察來看,大家對補鈣實在是存在太多誤區了。今天我來跟大家聊聊大家在補鈣時最容易掉進的4個誤區。
誤區1
喝骨頭湯能補鈣
“多喝骨頭湯,能補鈣!”身邊的朋友無一例外這樣對我們說。骨頭湯似乎是大家心目中的補鈣首選。
的確,鈣是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動物體內99%的鈣都存于骨骼當中,于是很多人都都認為喝骨頭湯可以補鈣。可骨頭湯里究竟有多少鈣呢?中山大學曾測定發現,用蒸餾水熬制的骨頭湯,每100毫升骨湯中的鈣往往只有2-4毫克,與肉湯沒什么區別,甚至都不比自來水多。
原來,骨頭里的鈣很穩定、很頑固,熬湯并不能讓鈣溶解到水里,但鈣只有溶于水、成離子狀態進入腸道才能被人體所吸收,因此,骨頭湯中能供人體吸收利用的鈣極低,對于補鈣基本沒有幫助。
因為味道鮮美,很多人喜歡喝骨頭湯。不過,骨頭湯里鹽不少、脂肪還很多,喝骨頭湯時就會喝進去很多鹽和油,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肥胖的風險,過多的鹽在體內代謝還會增加鈣的流失,補鈣不成還可能消耗鈣呢。
誤區2
補鈣就應該吃鈣片
電視上的補鈣廣告鋪天蓋地,有說藍瓶的好,有說補了鈣能一口氣兒爬五樓。不管是出生嬰兒還是如花少年,更不用說龍鐘老者,補鈣幾乎也成了一個“健康”的同義詞。你是否也被這樣的廣告吸引而去買鈣片?
很多人認為補鈣就應該全民吃鈣片。其實,也許你沒有必要買鈣片吃。
常見的鈣片主要是碳酸鈣和檸檬酸鈣,也有些其它的方式比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磷酸鈣等,這些鈣片的吸收率其實沒什么區別。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如果飲食規律,平時能經常曬曬太陽,吃適量的奶制品,就完全可以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大可不用吃鈣片。
但是有些人缺鈣的風險會大一些,對鈣的需求也會高一點,比如更年期后的女性以及月經不調的女性,她們因為雌激素分泌不足或者在體內的流通障礙,會影響鈣的平衡,是最容易缺鈣的人群。
女性的骨質疏松發生率是男性的三四倍,可能也與缺鈣有關。這些女性可以適當吃點鈣片,不過還是記住:鈣片永遠也不能代替高鈣的食物!
誤區3
蝦皮是補鈣的最佳食物
蝦皮是最近幾年大家心目中的“補鈣新星”。蝦皮含鈣量非常高,可以高達2000mg/kg,所以就有很多人都認為,蝦皮是非常的補鈣食品,也有很多書的營養食譜上,經常出現蝦皮這種材料,經典的是“蝦皮炒小白菜”。
不過,要說蝦皮補鈣真的很難。
首先,蝦皮鈣含量雖高,但是每次吃蝦皮的量卻很少。凡是做過飯的人就知道,蝦皮很輕,很干,一包蝦皮,能吃好長時間呢。炒菜的時候,每次最多只能放一點而已,換算成重量,也就是5-10克。如果做湯,加1-2克就夠了。這一盤菜或一盆湯,還是一家人一起吃的量,每個人吃的量只有三分之一。加蝦皮的菜,也不太可能天天吃頓頓吃。所以說,雖然100克蝦皮中的含鈣量多,但吃的量不多,得到的鈣也就不算太多了。
其次,蝦皮雖然鈣含量高,但是吸收率并不理想。蝦殼是人的牙齒沒法徹底嚼碎的,在胃里面被胃酸作用之后,能溶解出來的也是一小部分,不能溶解,人就無法吸收。而且,蝦皮中只有鈣,沒有幫助鈣吸收的因素,它不含維生素D,鈣的利用率通常也很低。所以,蝦皮并不是補鈣的好食物。
誤區4
中國人更適合喝豆漿補鈣
很多人表示自己每次喝牛奶就拉肚子,就是不能喝牛奶。其實這是乳糖不耐。那豆漿呢?中國人一直都喝豆漿呢,而且都說豆制品鈣含量也很高,中國人是不是更適合喝豆漿呢?
的確,豆制品中的鈣含量也很高,100g黃豆有190mg鈣。那么豆漿真的適合補鈣嗎?
雖然在很多方面,豆漿都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食品,但從鈣含量上來說,它卻遠遠比不上牛奶,差的不是一倍兩倍。這是因為,大豆鈣含量雖然不算太低,但加10倍水磨成豆漿之后,含量就稀釋得很低了。
100毫升豆漿只有10mg鈣,喝一杯豆漿的鈣很少,想通過喝豆漿補鈣真的不太可行。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豆制品都適合補鈣,比如內酯豆腐、日本豆腐的鈣含量也很低。
不過,喝豆漿、吃豆制品對骨骼也有好處,因為豆漿中含有大豆異黃酮,這是一種植物雌激素,可以幫助更年期婦女減少鈣流失,預防骨質疏松,每天一杯豆漿還是有益的。
■ Over ■ 關于補鈣,你還有什么疑問?歡迎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