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汪小歡,復旦大學醫學博士


  對于怕熱的小伙伴來說,那真的是盼望著盼望著,終于熬過了三伏天。

  可能很多人已經準備迎接秋高氣爽的秋天啦。


  圖片來源網絡

  但先別忙著放松,前腳剛出伏,又迎來了最為“兇險”的34天,也就是8月21日(出伏)到9月23日(秋分)。

  在這段時間內,晝夜溫差起伏很大,在忽冷忽熱的強刺激下,最容易誘發潛伏在體內的幾大“殺手”。


  圖片來源網絡

  到底什么是“秋老虎”?為什么說這34天如此兇險?今天我們就來見識一下。

  為什么說這34天如此兇險?

  “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后短時間的天氣回熱現象。

  這時候的天氣因連日晴朗、日射強烈、氣溫回升,就像一只霸道的老虎一樣,讓人們炎熱難耐,所以稱為“秋老虎”。

  秋老虎的到來多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逐步南移,同時向北抬引起的,雖然是秋天,但天氣依然很悶熱。


  圖片來源網絡

  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不同地區的秋老虎表現有所不同。

  這段時間,空氣會比較干燥,陽光充足,早晚溫度不是很熱,但此時天氣容易多變。

  秋老虎都有什么天氣特征?

  1.晝夜溫差大

  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度左右,晝夜溫差較大,最受影響的就是心腦血管系統了,尤其是血壓的變化會比較大。


  2.空氣干燥

  初秋的氣候干燥,容易讓人出現皮膚干燥、眼干裂、毛發干枯、小便赤黃、大便干結、口鼻干燥以及干咳等癥狀。

  3.過敏原較多

  這段時間是許多細菌、病毒的繁殖期,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會普遍增多。

  哪些疾病最容易高發?

  1.心腦血管疾病

  天氣悶熱,人體大量出汗,導致體內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增高。

  此外,冷熱環境交替,容易引起血壓較大的波動,兩者共同作用容易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如腦溢血等)的發作風險。

  尤其本身心腦血管不好的體弱人群和老年人群,需要多加注意。


  圖片來源網絡

  2.中暑

  一是天氣悶熱,人體水分流失較多。

  二是人們在心理上容易“忽視”,認為不是炎炎夏天不會中暑。

  三是,早晚氣溫變化較大,部分人員穿衣物較多,容易引起中暑。

  3.過敏

  “秋老虎”季節是皮膚及呼吸道過敏的好發季節。

  空氣干燥,使得皮膚比較干燥敏感,更加容易對過敏物質產生過敏。

  此外,空氣中的各種花粉、灰塵顆粒等過敏原增加,容易引發易過敏人群的呼吸道過敏。


  4.感冒、肺炎

  悶熱的天氣適宜細菌、病毒的繁殖以及冷熱交替的環境,加上人體免疫系統在這段時間里比較“低迷”,容易引發感冒。

  此外,肺炎也是這段時間的高發病之一。

  作為家長,應及時給孩子接種流感疫苗。

  5.咳嗽、扁桃體炎

  空氣比較干燥,使得嗓子及鼻子“發干”,容易引起干咳(一般痰比較少)。

  此外,這段時間扁桃腺也最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常伴有高燒、頭痛、咽喉痛等,多有因疼痛而無法吞咽的情況。


  圖片來源網絡

  6.腹瀉

  “秋老虎”這段時間,人體消化功能比較弱,自身對氣候交替的適應能力尚未調整好,因此,腹瀉、腸炎等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容易高發。

  特別是,孩子出現嚴重腹瀉時,要引起家長重視,及時就醫。

  7.“秋愁”現象

  許多人在入秋之初精神上會有所“萎靡”。

  這是因為,入秋之后陰雨連綿,人體內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褪黑素和人的睡眠有關,會引起人的嗜睡欲望,此外,腎上腺素等的分泌也會受到抑制。


  圖片來源網絡

  因此,人體細胞就會偷懶,情緒低沉消極,出現“秋愁”現象。

  這種氣象變化導致的人體不適,在醫學上稱為“氣象過敏癥”,主要表現為抑郁、焦慮,血壓升高、頭痛眩暈、注意力不集中等。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穿透氣性好的衣服,避免散熱不及時導致中暑。

  2.夜間出行散步注意保暖,從比較燥熱的室外進入到空調間時,最好是帶個口罩或是干凈的衛生紙捂住口鼻。

  3.多喝水,每天主動定量飲入一些水分,白天應有4-6次的排尿次數,尿色呈淺黃色,每次200-250 ml尿量。


  圖片來源網絡

  4.進行適當的鍛煉,運動量不宜過大,可以慢跑、散步、太極拳等。

  5.調起作息,增加睡眠時間幫助身體更好適應季節的更換。

  6.健康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建議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少吃高熱量及難消化的肉食。

  秋老虎來襲

  千萬別放松警惕

  集中精力

  讓秋老虎變成紙老虎!


警惕!一年中"最兇險"的34天來了,這幾類人千萬注意

圖文簡介

警惕!一年中"最兇險"的34天來了,這幾類人千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