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這個國民零食,已經說過很多次。被 315 曝光過,被我們檢測“不合格”過。

為何一個小小的零食,會引起如此大的波瀾?

辣條,想說愛你不容易!二十多年過去了,啥時候能統一標準啊?


1998 年,辣條起源于湖南平江。

因為原料的原因(可能還有監管的原因),平江人逐漸把辣條的生意帶到北方,從湖北、安徽一路向北做到河南。

畢竟辣條主要的原料是面粉,河南的面粉產量多,勞動力也多。

由此,辣條分為了“南派”和“北派”,但做辣條的商人大多還是平江人。即使現在,全國 90% 的辣條生產企業,也都是平江人開的。

辣條這一新食品,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直到 10 年后的 2007 年,湖南和河南相繼制定了地方標準。

但他們將辣條歸為“糕點”類。

可是,辣條真的是糕點嗎?怕不是“糕點”二字的含義要被重新定義吧。

無論是從口味上,還是生產工藝上,可能很多人都不同意。當年也確實有很多學者對辣條的標準不認同。

就這樣,又過了 8 年。辣條還是沒有統一的全國標準。8 年可以打贏抗戰,但卻做不出一個小小辣條的標準。

終于在 2015 年 5 月,前食藥監總局發聲:辣條不是糕點,是方便食品,屬于調味面制品!雖然國標還沒制定好,但你們(廠家)也不能亂來。

辣條,想說愛你不容易!二十多年過去了,啥時候能統一標準啊?


作為調味面制品,可以使用的添加劑和生產工藝,自然和糕點不同。

國內辣條比較大的品牌基本在河南、湖南和重慶三地。雖然三地都曾出臺過辣條的標準,但在面對食藥監總局的批文時,這個覺悟卻大不相同。


重慶:

2015 年 4 月,重慶原本打算在那一月給他們市的辣條一個地方標準,名字叫《風味擠壓糕點》。沒想到 5 月份食藥監總局就把辣條給“改名”了,于是重慶很識大局地把辣條的標準改叫《調味面制品》。

湖南:

2019 年 5 月,老爸評測檢測了 7 款知名辣條,生產于湖南的辣條依然檢出違規的防腐劑和甜味劑。結果我們收到了麻辣 W 子的投訴,意思就是:湖南的辣條就是糕點,反正湖南食藥監說國標還沒實行,要求我們刪文。

辣條,想說愛你不容易!二十多年過去了,啥時候能統一標準啊?

▲ 湖南食藥監發給休閑食品協會的函(注意時間點和下文衛龍的時間點)

雖然國標還在制定(征求意見稿 2018 年 5 月已發布),但 2015 年 5 月后,辣條早已不是糕點。此時還發文,要求按照擠壓糕點來判定,這不是指鹿為馬么?

河南:

2018 年 9 月,河南產辣條界扛把子——衛龍,被湖北省檢出違規的防腐劑山梨酸鉀和脫氫乙酸鈉,可是衛龍不服。

衛龍:我們執行河南地方標準,辣條是糕點,可以用這兩種防腐劑。

食藥監:呵呵,總局早就說辣條是調味面制品了,是不能使用這些防腐劑的。

結局:衛龍辣條被湖北食藥監下架。


然而,就在前幾天,2019 年 7 月 30 日,河南省衛健委和市場監管局發布公告,決定廢止河南省的辣條地方標準。

辣條,想說愛你不容易!二十多年過去了,啥時候能統一標準啊?


如今河南又前進了一步,準備迎接新國標,而湖南的辣條又何去何從呢?

況且,河南雖然廢除了地方標準,但沒有地標又沒有國標的辣條,現在又該執行什么標準呢?

最終,他們只能選擇自定企業標準。而企標是怎么回事,相信業內人士都懂的。


如今,辣條誕生 21 年了,連個統一的標準都沒有。我就納悶了,這么個小小的辣條,出個標準怎么就這么難?

老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可這利來利往都已經這么多年了,渾水摸魚還沒摸夠嗎?敢問行業大佬,你們把消費者放在了哪里?

21 年啊,最早吃辣條的小孩,如今都已為人父母。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如果我們當年的經歷,還要在下一代身上重新演繹一遍,敢問經濟發展的意義何在?

一直在喊中國制造,可中國制造不光體現在航天高鐵上,也不僅僅是手機平板。而民以食為天,也不能只是空喊的口號。標準是一個行業、一類產品的基石。沒有堅實的基礎,粗放發展起來的只能是空中樓閣——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辣條,想說愛你不容易!二十多年過去了,啥時候能統一標準啊?

圖文簡介

辣條這個國民零食,已經說過很多次。被 315 曝光過,被我們檢測“不合格”過。為何一個小小的零食,會引起如此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