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臨床輸血的原則是盡量避免使用親屬供血者的血液
“請問你們誰是患者的家屬?現在急需某型血!”
“我是我是,抽我的!我是他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們的血型一樣!”
(圖片來自:雙喜盈門電視劇)
唉,又來了!
小蒲姐這幾天愛上刷劇,還是非“狗血劇”不看那種。
嗯?你問我為什么要浪費這種時間?還不是因為最近歲月靜好,想找點樂子樂呵樂呵,只能涉足狗血劇圈啦。
不過,小蒲姐我在幾部電視劇里來回轉悠,還真發現了一件有點兒意思的事情。
你們說,編劇是不是都覺得“只要直系親屬血型一樣,要輸血首先找他,準沒錯”啊?
太天真了,編劇寶寶們。
就因為是直系親屬,才更不能互相輸血,輸了會出人命的!
今天,小蒲姐作為廣大睿智觀眾的代表,想吊打吊打、教育教育編劇們,告訴他們:為什么同血型的直系親屬間不能輸血。
別看輸血這兩個字這么平凡,可它的本質,是移植啊。
移植可能會伴隨著免疫排斥反應,那輸血也不例外。
輸血最嚴重的免疫排斥反應之一,叫做“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簡稱TA-GVHD),雖然它的發病率不高,只有0.1%,但死亡率卻超過90%。
血液里有一種細胞——T淋巴細胞,它是屬于白細胞的一種,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就像是衛士,保護著我們免受外敵的侵害;一旦有敵人入侵,這些衛士就會識別、排斥、殺死這些入侵者。
可這些衛士一旦通過輸血,進入別人的身體里,就會成為入侵的斗士!簡直就是:
彼之蜜糖
吾之砒霜
和受血者(被輸血的人)沒有親緣關系,并且他也不存在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或受損問題的話,受血者血液中的“衛士”——T淋巴細胞就會識別、排斥并殺死“救命血液”里的隱患——同為T淋巴細胞的“入侵斗士”。
這時,受血者體內,一般不會存在供血者的T淋巴細胞,也就不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
直系親屬之間,輸血的狀況就不同了。
由于直系親屬有一部分遺傳基因相同,受血者難以識別供血者的T淋巴細胞,就會任由其發展、繁殖。
受血者血液中的衛士,碰到披著“衛士外衣”的入侵斗士,還以為是自己的同伴呢,傻乎乎地放任它們自由。等繁殖到了一定數量,這些入侵斗士的真面目就顯現出來了。
衛士們反應過來時,入侵斗士們早就攻城略地,大肆攻擊受血者的皮膚、消化道、肝、腎等組織,造成嚴重器官損害,甚至會導致受血者死亡。
入侵斗士們的“糖衣”,往往在輸血一周后逐漸“剝落”,顯現出自己“砒霜”的本質。
可受血者的組織器官早就被攻擊,會出現以下癥狀:
1.不規則高熱。
2.皮膚改變:起病初即可出現向心性皮疹和紅疹,嚴重的人發生全身紅皮病、形成水皰和皮膚脫落。
3.消化道反應:一般在出現皮膚改變之后,患者多出現惡心、嘔吐和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出現肝大、脾大和肝區疼痛,甚至肝衰竭。
4.骨髓抑制: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貧血、出血傾向,并可繼發致命性的嚴重感染。
這些癥狀會突然出現,并且進展迅速,甚至有時醫生還來不及作出診斷,受血者便已經死亡。搶救都來不及啦。
“醫生,聽說輸血會有感染肝炎甚至艾滋病的風險,要不,還是輸我的吧,反正我的身體里流著我媽的血。”
哇,聽起來好有道理啊!
可惜,越親的人,輸血風險越大!
直系親屬的遺傳學差異很小,血緣關系越近(尤其是一級親屬,即父母與子女間、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間),“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病率越高。
所以,臨床輸血的原則是盡量避免使用親屬供血者的血液。
要是有特殊原因,像是“熊貓血”之類的特殊血型,血庫庫存不足,不能規避直系親屬輸血怎么辦?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有種輻照技術,可以通過輻照殺死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血輸到體內后,出現“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提醒大家,盡管直系親屬之間輸血,可以通過輻照技術解決,但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直系親屬之間輸血,醫生更不會同意你的“直系親屬輸血”的要求。
實在要輸,有兩個原則需要遵守:
第一,量要少,能少輸盡量少輸。
第二,選擇成分輸血,該輸紅細胞時只輸紅細胞,不缺血漿時就不輸血漿,要輸血小板時就輸血小板。
哎呀,現在看個電視劇還得操心科學問題,看著看著我的科普之火就熊熊燃燒起來了。小特工和老探員,如果你們追劇的時候看到有什么怪怪的橋段,就告訴我呀,我們一起吐槽呀。
還有,知道為啥今天我說這個話題嗎?對,其實標題就已經劇透了。
因為今天是——世界獻血者日喔!
有獻血想法的小特工和老探員,可以在今天獻上一份愛心。美麗的生命,從我們卷起袖子開始!
謝謝惠顧。~今日小蒲姐營業結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著我明天再祝。
小蒲姐參考情報: 1.蒲公英醫學百科 2.百科名醫網 3.《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普通外科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