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米哈伊爾·卡拉什尼柯夫設計了大名鼎鼎的AK步槍,卻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他還設計了PKM機槍,這并不是因為PKM不優秀,相反,作為“熱度”不高的機槍,PKM只是沒有AK那么知名而已。在筆者看來,從某種程度上講,誕生更晚、具有“后發優勢”的PKM機槍,要比AK步槍更優秀。作為一款通用機槍,PKM機槍和AK步槍職責不同,本不存在什么競爭關系,而是“通力合作”、“缺一不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火力體系。可惜的是,軍隊需要多種槍械,而媒體卻只需要一個明星。
在卡拉什尼科夫參與的活動中,人們總喜歡給卡拉什尼科夫配上AK步槍,而同樣優秀的PKM機槍卻默默無聞
1959年,蘇軍已經用卡拉什尼柯夫設計的AKM步槍和RPK機槍取代了此前裝備的三款槍械(AK47、SKS半自動步槍和RPD輕機槍)。AKM步槍和RPK機槍內部結構基本相同,班用槍械已經完全實現槍族化。1961年,蘇軍再接再厲,裝備了同樣由卡拉什尼柯夫設計的PK機槍,替代了此前裝備的郭留諾夫機槍(SG43)和一部分尚在“頑強”服役的DP輕機槍。
不同于此前裝備的輕機槍或者重機槍,PK機槍是一款輕重兩用機槍,或者說通用機槍,它有輕機槍、重機槍兩個狀態,輕機槍狀態時使用兩腳架進行射擊,安裝在三腳架時就“變身”為重機槍。如此一來,蘇軍就不必像此前裝備DP27/28和SG43一樣,裝備兩款不一樣的機槍,裝備、訓練都得到了大幅度簡化。
PK機槍發射7.62×54mmR毫米槍彈,和發射7.62×39毫米M43槍彈的AKM步槍和RPK輕機槍形成高低搭配。PK機槍采用了和AK相同的回轉閉鎖、長活塞導氣式自動方式,供彈機構采用單程輸彈+二次進彈的組合,彈鏈為不可散閉式彈鏈。PK機槍長度在1.2米左右,重量為9千克,三腳架由埃格尼·斯邁捷洛柯夫設計,重量為7.7千克。
從外表看,PKM機匣右側有一個明顯的凸起(紅圈),這個凸起內就藏著輸彈臂,不過輸彈臂藏得很好
作為槍族化影響的產物,PK機槍推出了一系列的延伸槍,有了很多“延伸名”,在輕機槍狀態下,它叫做PK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則被稱為PKS重機槍,它的坦克機槍被稱為PKT,車載機槍則被稱為PKB。1969年,卡拉什尼柯夫對PK機槍進行了改進,推出了PKM機槍。
PKM的彈鏈。蘇聯的7.62×54mmR槍彈是一種相當老舊的槍彈,槍彈尾端有碩大的底緣
相比于PK機槍,PKM機槍換用了質量更輕的槍管,重量下降到了7.5千克,同時將PK機槍的傳統三腳架換為了由利昂尼特·斯特柏洛夫設計的彈性槍架,槍架質量下降到了4.5千克。最為有趣的是,蘇聯又給PKM機槍“起了”一套名字,PK變為了PKM,PKS變身為PKMS,PKT變為了PKMT,PKB也變為了PKMB,讓人眼花繚亂。所幸,PK機槍并不常見,我們常見的往往都是PKM機槍。
打開機匣蓋的PKM機槍,注意槍機框上的取彈鉤已經勾住了一發槍彈的底緣
1980年,我國對PKM機槍進行了仿制,仿制產品就是我們的80式通用機槍,也是筆者實際接觸的槍械。一般而言,我國槍械命名為“XX式”的,都會進行進入軍隊服役,而不按照此規則命名的槍械,往往并不會自用。比如我們仿制自蘇聯SVD狙擊步槍的79/85式狙擊步槍就進入了部隊服役,而仿制M16步槍的CQ步槍就基本全部用于出口。
而80式機槍雖然有“80式”的“名號”,其“上鏡率”卻很低,遠沒有85式狙擊步槍那么為人所知。一方面,當時我國沒有制式的狙擊步槍,85式解決了有無問題,自然裝備的多一些。而80式誕生時,我國已經有定位相同的67式機槍。因此,80式雖好,卻沒有能夠廣泛裝備,這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