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審稿:邵林,古代民俗文學科普作家

今日是小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

小暑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開始了。


小暑之后就是大暑,民間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接下來的三伏天一定要注意解熱防暑,補充體力。


2019年三伏天時間

初伏  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  10天

中伏  2019年7月22日-8月10日  20天

末伏  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  10天

小暑·三侯

一侯·溫風至

小暑之日“溫風至”,這“溫風”是熱風,人如在天地間一個大蒸籠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溫水之中,此時溫風徐來亦如酒,也可興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二侯·蟋蟀居壁

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還藏于壁間。蟋蟀農歷七月后才出穴,活躍草叢間求偶,到八月天涼,會聚到院中,令小院鳴聲鼎沸,天越涼離人越近。

待農歷九月不入戶就要凍死,十月就在床下鳴了。蟋蟀名“促織”,為督促女子紡織,“促織鳴,懶婦驚”,是為警示。

三侯·鷹始摯

再五日“鷹始摯”,古人認為,這時鷹已先感知到肅殺之氣將至,開始展翅撲擊飛鳥了。

小暑·習俗

曬書畫、衣服

古時六月初六是文人曬書的日子,此時陽光充足,浸透書頁的光線可以驅趕藏匿在書中的書蟲。

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吃餃子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吃黃鱔

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

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食新

“食新”即品嘗新的糧食。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對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謂之“六六福”。

小暑·詩詞

《小暑六月節》

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玉溪小暑卻宜人》

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夏日》

朱熹


 季夏園木暗,窗戶貯清陰。
 長風一掩苒,眾綠何蕭摻。
 玩此消永晝,泠然滌幽襟。
 俯仰無所為,聊復得此心。

《消暑》

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小暑·諺語

小暑溫暾大暑熱。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

既抗旱,又防澇,旱澇豐收兩牢靠。

夏日炎炎,不妨停下來賞一賞風吹荷動,聽一聽蟬鳴鳥啼。


烈日炎炎,今日小暑

圖文簡介

熱不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