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在軌道飛行中穿的藍色服裝是艙內工作服,而飛船發射時航天員穿的白色特種服裝,則是艙內航天服。那么,航天員在飛船里什么時候可以穿工作服,什么時候必須穿航天服

在飛船飛行全過程中相對的事故高發段(通常指上升段、返回段及飛船實施變軌和交會對接的飛行時段),航天員應該穿著好航天服就坐于航天座椅,系好束縛帶,連接好通風和應急供氧管路,實現與飛船環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統(簡稱環控生保系統)的對接,連接好生理測試和通信電纜,實現與艙載醫監設備的對接,帶上航天手套、關閉面窗、完成航天服的氣密性檢查,使航天服處于完好的工作準備狀態。此時,通過服裝風機實現航天服內的通風換氣,一旦發生壓力應急故障,航天服系統就會自動轉入應急工作模式。

穿著航天服的神舟九號成員組

穿著航天服的航天員楊利偉

在飛船正常軌道飛行期間,航天員都穿著工作服。但是,一旦出現需要進入應急飛行的狀態時,航天員則應迅速換上艙內航天服。舉一個例子,假設飛船座艙出現泄漏,導致艙內壓力持續單調下降,并出現了艙壓報警。從艙壓報警起,航天員就要按照“壓力應急故障處理程序”的要求,迅速穿上艙內航天服,進行必要的現場撤收和管理,進入返回艙。然后,關閉軌道艙與返回艙之間的氣密艙門,就位于航天座椅,在艙壓下降到54千帕之前,完成上面提及的一整套準備工作。只要艙壓降到54千帕,應急供氧系統就自動接通,以每分鐘21升的流量自動為航天員輸送純氧,并維持航天服內部約40千帕的余壓。氧氣從應急供氧管路進入服裝,主要部分被導向頭盔和航天員面部,保證航天員呼吸,多余氧氣從胸前的壓力調節器排出,同時帶走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服裝內的廢熱。此過程將維持6小時,這6個小時的時間將足以保證飛船選擇時機返回地面。

穿著工作服的航天員王麗萍和聶海勝

航天服與飛船環控生保系統協同實現的壓力應急功能,在地面“壓力應急模擬試驗艙”進行過反復的試驗驗證。應急飛行處理程序已納入航天員的飛行手冊,航天員熟知程序的內容和要求,在地面經過反復訓練,并在壓力應急模擬試驗艙進行了真實情況下的演練。為了確保航天員安全,這樣的設計、試驗和訓練都是完全必要的。


航天員在飛船里什么時候可以穿工作服,什么時候必須穿航天服?

圖文簡介

中國航天員在軌道飛行中穿的藍色服裝是艙內工作服,而飛船發射時航天員穿的白色特種服裝,則是艙內航天服。那么,航天員在飛船里什么時候可以穿工作服,什么時候又必須穿航天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