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

1、藏紅花主產于伊朗,國內崇明產量最大。


2、藏紅花實為花蕊,人工過高導致貴過黃金。


3、藏紅花主要“功效成分”和梔子相同。


3、藏紅花造假猖獗,請自求多福。


藏紅花,顧名思義是西藏出產的紅色花朵。


很多人都是這么認為的,但這是錯的。它不僅不是西藏特產,甚至也不是紅色花朵。


這種號稱最貴的中藥/藏藥材到底是什么來歷呢?


藏紅花(學名Crocus sativus L.)又名番紅花、西紅花,是鳶尾科植物,原產于希臘及地中海沿岸。


它最初用于園藝和觀賞,多為藍色、紫色或白色,大家見到的干制藏紅花實際上只是它的三根雌蕊。


干制藏紅花的價格確實非常貴,甚至超過黃金,主要就是因為人工成本高。


從7-20萬朵花里面挑出花蕊才能產出1公斤干制藏紅花,平均需要400工時以上。


清朝的時候,藏紅花主要從克什米爾地區經西藏販運進內地,內地人誤以為是西藏特產,因此稱其為“藏紅花”。


實際上它根本不適應西藏的氣候,畢竟是原產地中海沿岸的植物。


《本草綱目》記載:番紅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國(波斯),即彼地紅藍花也。元時,以入食饌用。


《博物志》記載:張騫得紅藍花種于西域,則此即一種,或方域地氣稍有異耳。


可見藏紅花最早應該是從絲綢之路進入中原的。


目前藏紅花的主要產地在伊朗、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其中伊朗的產量大約是200噸左右,占全球總產量80%,但品質最好的是西班牙產的。


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引種于浙江、上海,目前國產藏紅花接近90%來自上海崇明,其余主要來自浙江。


上海大媽把吃螃蟹的本事用到了挑花蕊上,也是種族天賦吧。


國產藏紅花以室內種植為主,但實際品質比伊朗和印度的還好,“純天然”又輸給了現代農業技術。


當然中國游客還是喜歡在西藏、青海和四川等藏區購買,誰讓它叫藏紅花呢。


藏紅花在原產地主要是用作香料和染料、色素。


比如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藏紅花常作為香料用于宗教活動、集會和宮廷。


古羅馬貴族喜歡佩戴藏紅花作為裝飾,而暴君尼祿在羅馬巡視時,要求街道上灑滿藏紅花。


古印度僧侶用藏紅花染布匹和經文,釋迦牟尼圓寂后的僧衣也是用它染色。


現在地中海沿岸國家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用藏紅花妝點的傳統美食,比如西班牙海鮮飯(paella)、法國馬賽魚湯(La bouillabaisse)、意大利的米蘭燴飯(Risotto alla Milanese)。


如果你在伊朗吃到黃色的米飯,那也是用藏紅花的水染過。


在中國,藏紅花提取物也已經是合法的食品香料。


中國人通常將藏紅花視為名貴的中藥/藏藥或養生食材,取幾根泡水喝是最為常見的食用方式。


實際上,針對其功效和藥理的研究多數圍繞藏紅花苷(藏紅花素、藏紅花酸等),以動物實驗和體外細胞實驗為主,離真正有效的治療藥物還有很大距離。


而這些“特征”成分并不是藏紅花獨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植物也有,那就是梔子(梔子花那個梔子)。


盡管梔子中的藏紅花苷含量遠不及干制藏紅花,但由于產量大得多,因此提取出來的成本低得多。


從梔子中提取的食用色素“梔子黃”的主要成分就是藏紅花苷,也就是將方便面餅染黃的物質。


由于藏紅花的價格高昂,因此市面上造假的也少不了,最常見的方式是染色或者用紅花冒充。


紅花是一種菊科植物的花瓣,和藏紅花的價格差異極大,需要仔細觀察其形態和顏色。


以前假藏紅花染色用紅色的染料,但泡水就容易露餡,因為真藏紅花泡水是金黃色。


現在造假技術不斷改進,已經不能用這一招準確識別。


比如用陳年藏紅花翻新、用提取過的藏紅花再染色等多種造假手段。


如果你是藏紅花愛好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你從西藏帶的藏紅花,只怕是上海土特產呀!

圖文簡介

藏紅花,顧名思義是西藏出產的紅色花朵。很多人都是這么認為的,但這是錯的。它不僅不是西藏特產,甚至也不是紅色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