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對孫家棟來說,除了節日的溫馨與幸福外,還有著一層特別的意義。
孫家棟是我國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事業開創者之一,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重要開創者。
1950年,孫家棟還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汽車系學習。元宵節這天中午,他本來準備去住在哈爾濱的姐姐家一塊過節。當聽說元宵節學校晚飯加餐的菜單里有紅燒肉時,便決定先不去姐姐家了。要知道那年月能吃飽就很不錯了,更別說紅燒肉,難擋美食誘惑的孫家棟決定吃完晚飯后再去姐姐家。
20世紀50年代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吃晚飯時,學校主管人員到食堂向學員們宣讀通知:為了加快剛剛成立的中國空軍的建設步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要挑選學生去空軍航校,有意者可立即自愿報名接受挑選。
聽到這一消息,未滿21歲的孫家棟心里激動極了,當兵一直是他心中的夢想,現在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他當然要牢牢把握住。于是,他欣然填報了從軍申請。當天報名,當天就獲得了批準,當晚便懷著對祖國和未來的無限憧憬,登上了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航校的列車。征兵時間如此緊急,但孫家棟十分堅定,沒有一絲猶豫。
1950年1月,孫家棟從哈工大報名參軍
就這樣,在1950年元宵節這一天,孫家棟由一名躊躇滿志的學生,一夜之間成為了一名精神抖擻的軍人。誰也沒想到,一個看似平常的決定居然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參軍以后的孫家棟,把各項工作完成得都非常出色,由于他在部隊中表現優異,很快他又迎來了人生中的又一個機遇。
1951年,部隊準備選派優秀人員到蘇聯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經過層層考核,孫家棟成為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學生中的一員。孫家棟特別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在蘇聯期間,他非常刻苦,經常學到夜里一兩點鐘,各科成績都取得了優秀。不僅如此,在體育運動、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中他都表現出色,這使他成為了學校中小有名氣的人物。
在蘇聯讀書時期的孫家棟
1958年3月10日,孫家棟的留學生涯即將結束,憑借著優異的學習成績,他獲得了最高蘇維埃頒發的斯大林獎章。這枚獎章是蘇聯所有軍隊院校學生夢寐以求的,因為畢業時能夠獲得這種獎章,不僅可以比普通學生的軍銜高一級,而且可以優先選擇自己的工作,并且能享受3個月的雙薪休假。
在那一年,全蘇聯所有軍隊院校畢業的學員中,總共只有13名學生獲得了這種獎章,而中國學生能夠獲得這枚獎章,更是得來不易。孫家棟也因此成為眾多師生羨慕的焦點,而此時的孫家棟并沒有因為眼前的成績而驕傲,他心中所想的是早日回到祖國,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國家建設中。
斯大林金質獎章
1958年4月,孫家棟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歸國的列車。他不知道,就在他回國前夕,新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急需技術人才,由于孫家棟的優異表現,他的名字被圈點到了國防部五院的名單里,因此,孫家棟回國不久就拿著一紙調令到五院報到了。就這樣,孫家棟走上了為我國造導彈、造衛星的科研之路。
五院成立之初,孫家棟和其他開創者白手起家,在一無設備、二無材料的情況下努力前行,先后制造出了我國第一枚中程地地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第一種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可以說,孫家棟的一生與我國航天的多個“第一”聯系在一起。
孫家棟在衛星測試廠房協調工作
孫家棟與中國航天結下的緣分,不僅有機遇的成分在,更多是因為他足夠勤奮、足夠努力。他能夠成為一名航天人,是偶然更是必然。
孫家棟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與家人合影
今年,孫老已經90歲高齡了,在這里愿老人家平安喜樂,健康長壽!
參考文獻/《孫家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