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795 篇文章


身為醫生,自然少不了經常被問到,“我得了**病,去哪里看最好?”,“我想去**看病,你能幫我找個醫生嗎?”,再或者是“我**不舒服,這個是什么病?”。由于醫學的高度專業性,以及患者對自己病情的憂慮,看病過程的諸多不便,產生這些問題也很正常。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醫生可能就解答了,有一些問題卻實在不好回答。


640.webp (6).jpg


例如說“得了**病,去哪里看最好”之類的問題,首先要看這個是常見病,還是疑難雜癥。西醫體系的特點就是標準化,培養醫生的方法標準化,治療方案標準化,對于大部分常見疾病來說,在不同的醫院治療并沒有什么區別,在頂級醫院和普通醫院治療方案也往往是一樣的。很多患者還有一個心理,希望找到最好的醫生幫自己看病。對于常見病,也很難說哪個醫生是最好的,如果真有這么一個全國頂尖的專家給你看病,要么是你這個病不簡單,要么是你這個人不簡單。


很多患者得病后第一個反應就是托人找醫生,其實很多時候這是沒必要的。正確的流程是首先確定你想請哪位專家給你看病,然后按照他的出診時間去看他的專家門診,如果需要住院治療的話,這個專家也會把病人收到他的床位上,需要的話他來開刀。哪位專家擅長哪類疾病,醫院或者網站上往往會有專門的介紹。所以我們需要的往往是請醫生朋友推薦一下看哪位專家比較合適,而不是請他去幫你托關系打招呼,因為對方可能跟那位專家也不熟,如果一定要朋友托關系,他往往會推薦與自己關系最熟的醫生,而未必是他認為最合適的醫生,畢竟醫院那么大,不可能各個醫生朋友都熟悉。另外注意,即便朋友幫你找了專家,還是需要按照以上的流程走。


640.webp (8).jpg


自己感覺不舒服了,直接問醫生朋友是什么病,這種情況也是很多見的。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容易回答,人體太復雜,不同的疾病可以有同樣的癥狀,同樣的疾病也可以有不同的癥狀,患者自己的主訴僅僅是醫生診斷過程中的一個參考依據而已,醫生往往還需要給患者做一些必要的體檢和化驗,如果診斷還不能明確,醫生還會給患者進行“診斷性治療”,根據治療效果來推測真正的疾病是什么。這個過程即便在門診也未必能一次完成,僅通過電話中只言片語的描述就做出有把握的診斷,是不大可能的。遇到這種情況,醫生往往會建議病人去醫院按照正規流程看病,或者再觀察幾天,或者服用一些藥物試試。沒有脫口而出是什么疾病,并不表示這名醫生水平差,而是說明他很嚴謹。


此外在托醫生朋友看病時,不應要求人家安排插隊先看病或者做檢查。現在醫院管理非常嚴格,其他患者的維權意識也很強,要求醫生朋友讓自己插隊讓對方也很為難。一些醫生遇到這種情況往往無奈地自嘲說,這個醫院也不是我開的。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有些患者得病后非常著急,同時托了好幾位朋友幫助聯系專家,等這些朋友分別聯系了不同的專家安排了就診時間,患者往往選擇其中的一位,將其他朋友和他們聯系的專家晾在了一邊。這不但浪費了他人的勞動和很多專家的精力,也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病急也勿亂投醫。



作者: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急診危重病科

王學敏


尋醫問藥的正確姿勢

圖文簡介

身為醫生,自然少不了經常被問到,“我得了**病,去哪里看最好?”,“我想去**看病,你能幫我找個醫生嗎?”,再或者是“我**不舒服,這個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