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范琳琳,荷蘭瓦赫寧根大學食品安全碩士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后


雞蛋是我們最熟悉的食物之一,

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營養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圖片來源網絡

對于嬰兒來說,

雞蛋是最早加入到輔食中的食物,

對于成年人來說,

建議每天最好能夠吃一個雞蛋

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

圖片來源網絡

雞蛋的好處多,烹飪的方法也數不勝數,

蒸、煮、煎、炒等都很適合,

還有一種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吃法,

就是生吃

很多人認為生吃食物

更能保證營養不被破壞,

大部分的蔬菜是可以生吃的,

對于雞蛋來說,也是這樣嗎?

 


很多人生吃雞蛋是“跟風”,

因為相信生吃雞蛋的營養價值更高。

還有一些人則是因為不同地域

和風俗養成的飲食習慣,

喜歡在吃拉面、烤肉、拌飯

等場合搭配生雞蛋。

圖片來源網絡

生吃雞蛋到底好不好呢?

是不是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呢?

那么我們就從各個方面看看

雞蛋到底該生吃還是熟吃。

從安全性角度來考慮

雞蛋雖然外部有雞蛋殼的保護,可以預防大部分的外部污染,沒有被清洗的雞蛋外層有一層天然的保護膜,可以預防微生物的侵襲。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雞蛋殼上有很多小孔,是與外界進行呼吸的,這也使得外部的細菌和污染物有機會侵入到雞蛋內部。


雞蛋很容易被沙門氏菌感染,我國雞蛋及蛋制品的沙門氏菌檢出率最高達43%。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物致病菌,經常出現在肉類、蛋類、奶類等食物中,人吃了被沙門氏菌感染的食物之后,會有腹部痙攣、腹瀉、發燒,可以引起食物中毒,最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


對于沙門氏菌最好的遏制方法就是充分加熱,100℃以上即可殺死沙門氏菌,低溫則有助于抑制細菌的繁殖。所以,如果想避免細菌對人體的感染,最好的辦法就是對食物進行充分加熱,保證雞蛋的蛋白和蛋黃加熱至凝固的狀態。

圖片來源網絡

從營養吸收方面來考慮

如果可以保證雞蛋完全沒有收到任何細菌的污染,可以安全的食用,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生吃雞蛋了呢?其實也未必哦。

圖片來源網絡

雞蛋從生的變成熟的,從本身的營養成分上來說,沒有產生特別大的變化,但是我們在考慮食物對人體的效果時,還要將吸收率考慮進去。即便是特別有營養的食物,吃進去了,可是營養不能被人體吸收,那么也是沒有用的。

對于雞蛋來說,不同的烹飪方式,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體吸收率

煮蛋>嫩炸>炒蛋>開水沖>老炸>生吃。

圖片來源網絡

其中煮蛋的消化吸收率是100%,而生吃只有30-50%。可見那些聲稱吃生雞蛋更營養的說法也是毫無根據的。

怎么吃雞蛋才最好?

既然知道了雞蛋最好熟著吃,而且還要避免細菌感染,那么多加熱一會兒,充分保證殺死所有的細菌。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營養角度,過度的加熱,反而會損失一定的營養。


吃過煮雞蛋的人都會發現,很多雞蛋的蛋黃最外面會有一層灰綠色的物質,其實這是硫化亞鐵,是由蛋黃中的亞鐵離子和蛋白中的硫離子合成的,在雞蛋長時間加熱就就會慢慢形成,會降低雞蛋的營養價值。

而且,加熱時間過長的雞蛋,蛋白也會變的越來越硬,這是蛋白質的老化現象,也會影響營養吸收。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最好的煮雞蛋方法是:冷水下鍋,水要沒過雞蛋,沸騰后3-5分鐘撈出即可,如果煮的時間比較短,也可以在熱水中悶一會兒再撈出。這樣,煮熟的雞蛋鮮嫩有彈性、蛋黃剛好熟透,既保證了安全,又保存了營養。

總體來說,蔬菜、水果因為其中含有的維生素等營養元素遇熱容易損失,最好選擇生吃的方式,而肉類、蛋類、奶類等動物性食物,則需要從食物安全和營養兩方面進行平衡考慮,進而選擇最優食用方式。


講真,生吃雞蛋更有營養嗎?真相是…

圖文簡介

講真,生吃雞蛋更有營養嗎?真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