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
《挑戰(zhàn)吧!太空》這檔節(jié)目火爆熒屏
據說幾位明星嘉賓被“虐”得很慘
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挑戰(zhàn)吧!太空》由王寶強、張雨綺、田亮、朱正廷等人加盟。節(jié)目中幾位明星嘉賓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進行了長達15天的“地球端”高強度訓練,并體驗低配版,即降低標準后的航天挑戰(zhàn)訓練。雖已降低標準,但幾位嘉賓依然被訓練項目“虐”得很慘。
這可不是無病呻吟,畢竟這些項目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每一項都在挑戰(zhàn)人的生理極限。即使是訓練有素的航天員在訓練過程中也不能掉以輕心。
名字聽起來很美好,但……
轉椅和秋千名字聽起來都很美好
看起來似乎也不難
但實際上……
轉椅主要用來訓練航天員的前庭功能,增強他們對航天運動病和眩暈的耐受能力。
參加此項訓練時,航天員要帶上眼罩,并將頭、腳及雙臂固定好。轉椅啟動后,頭要跟隨節(jié)拍器左右擺動,轉椅2秒鐘左右就要轉一圈,這會嚴重地刺激人體的前庭器官。
節(jié)目中的轉椅體驗
普通人在轉動的轉椅上不到1分鐘可能就會感到頭暈眼花、心臟狂跳,甚至嘔吐,而航天員要堅持10多分鐘才算合格。
轉椅體驗開始前,朱正廷笑著說“I can do it”
1分鐘后,他舉手示意停止并差點嘔吐
秋千訓練同樣是用于訓練航天員的前庭功能。它的結構有點類似于我們在游樂園中玩的海盜船,但要比海盜船刺激多了。
秋千訓練
參加此項訓練的航天員會坐在一個封閉的座艙中,設備啟動后,座艙會被四條鋼臂凌空提起前后擺動,擺動幅度會迅速增加,前后擺出的距離會有十幾米。航天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現象即為不合格。
讓你想睡也睡不著的床
對于普遍缺乏睡眠的現代人
有時,床成為了一種幸福的存在
但這張床會讓你毫無睡意
甚至很難受
執(zhí)行一次完整的航天任務,航天員要經歷從地面重力環(huán)境到失重環(huán)境,又從失重環(huán)境重新回到地面重力環(huán)境的變化。在航天器上升和返回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超重的影響,航天員血液分布會突然發(fā)生變化。為了適應這種突然的變化,航天員要接受轉床訓練。
準備出征太空的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
在轉床上,航天員首先需要平躺大致10~15分鐘,然后在3~5秒內將床調到-30度并持續(xù)45分鐘,之后將床調至水平。此項訓練會刺激航天員的心血管系統(tǒng),增強他們對血液分布的調節(jié)能力,使他們更能適應失重環(huán)境,減輕進入太空時頭面部充血、腫脹、鼻塞、頭痛等癥狀。
令航天員腳上頭下的轉床訓練
盡管看上去轉床訓練只需要躺著,似乎很簡單,實際上,普通人進行轉床訓練可能堅持不了兩分鐘就會感到頭暈、鼻塞、眼睛發(fā)脹。這種體驗會讓人深刻地感受到躺著還不如站著。
最讓航天員畏懼的訓練
離心機
名字聽起來就很可怕
事實也確實如此
這項訓練被稱為“魔鬼訓練”
是航天員所有訓練項目中最痛苦的
離心機主要用于訓練航天員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條件下操縱飛船和通信的能力。
名字聽起來就很可怕的離心機
離心機啟動后,會通過高速旋轉,產生重力加速度。普通人在離心機上,只能承受大約3~4個g的重力加速度,航天員訓練時卻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相當于8個成年人的重量壓在身上,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難或停止。
田亮在體驗離心機訓練
不僅如此,航天員在離心機里面還要練習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負荷動作,還要判讀信號,隨時回答提問。有時候臉部肌肉都會被拉扯變形,甚至有眼淚飛出來。曾有一位航天員的母親觀看自己的孩子進行離心機訓練,她一邊流淚一邊擺手,說:“不看了,不看了!”
體驗開始前,王寶強燦爛的笑容
體驗開始后,王寶強的神情開始變得木訥、嘴角微動、雙眼無神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在面對離心機時,也曾心有畏懼。剛開始進行離心機超重訓練時,短短幾十秒,6個g的負荷就已讓她如跑了萬米一般雙腿發(fā)軟,精疲力盡。做離心機訓練時,航天員手邊有一個紅色按鈕,一旦挺不住了可以按下按鈕,請求暫停。雖然很苦,但劉洋憑著毅力咬牙堅持了下來,她從未摁過該按鈕。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這個紅色的按鈕從來沒有人摁過。
劉洋在進行離心機訓練
航天員這個職業(yè)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è)之一,但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他們依然熱情飽滿,他們說:“太空是我們的夢想”。
航天員的這些訓練項目其實大多是為了應對太空的微重力環(huán)境。針對這一問題,科學家們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了人工重力(點擊了解更多呦)的概念。未來,人工重力將是對抗失重影響的重要措施,依靠人工重力,也許不但航天員可以擺脫部分訓練的痛苦,普通人也可以更容易地實現遨游太空的夢想。想想都覺得很期待呢!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利用人工重力概念建造的空間站
參考文獻/央視網、人民網、《飛天英雄》
文/賈冰玉
編輯/楊斯爽、賈冰玉
審校/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