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在水稻生產(chǎn)上常常遭遇稻曲病,特別是雜交中稻若感病,對產(chǎn)量和品質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筆者在對部分稻區(qū)進行調查時,常見不同種植戶種植的同一優(yōu)質雜交稻品種,種植面積小的稻曲病為害很重,而種植面積大的卻少見或未見為害,差別就是前者未著手預防,后者提早采取措施及時進行了施藥防治。

  今年的雜交中稻前期長勢不錯,但在高溫高濕天氣下,很容易發(fā)生稻曲病為害。稻曲病是一種真菌性的病害,又稱青粉病、黑穗病,以上年殘留的菌核在土壤中或者附于水稻種子上越冬。一般在8月份開始為害,即在揚花、孕穗后期侵染,灌漿乳熟期顯癥。稻穗上部分谷粒感染,少則1~2粒,多則幾十粒。菌絲在受害谷粒內形成菌塊,逐漸膨大,病粒比正常谷粒大3~4倍,包于裂開的內外穎兩側,顏色由乳白、黃色變?yōu)槟G色或黑色孢子座,在黃色或墨綠色期包膜破裂,散出黃色或墨綠色厚垣孢子,有毒。

  通過筆者多年觀察總結,稻曲病的發(fā)生一般與下列因素有關。一是水稻種子本身帶病,有的品種抗病性較差,如粳稻品種、秈粳雜交稻、大穗型品種更易感病。二是氣候適宜,如抽穗期氣溫穩(wěn)定在24~32℃,持續(xù)陰雨,高溫寡照,極易誘發(fā)該病。三是偏施氮素肥料,田間蔭蔽嚴重。四是后期稻田落水過遲,田間泥漿過深。五是前期忽視對病害的防治或防治遲緩。因此防治該病應趁早采取措施。

  在農業(yè)防治措施上,一是對稻種進行嚴格的消毒殺菌;二是控制施用氮素肥料,增施磷肥、鉀肥,防止蔭蔽倒伏;三是及時斷水結扎,控制基本苗,后期早落水降低田間濕度,創(chuàng)造通風透光的環(huán)境。

  在藥劑防治上,一般在孕穗至始穗期搶晴噴藥1次,藥劑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或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40~50克,分別對水50公斤,或用50%多菌靈100~150克,對水50公斤,或每667平方米(畝)用60%稻病殺絕可濕性粉劑40克,對水50公斤,或用井岡霉素水劑100~150毫升,對水25公斤。


防治稻曲病應及早采取措施

圖文簡介

進入8月,在水稻生產(chǎn)上常常遭遇稻曲病,特別是雜交中稻若感病,對產(chǎn)量和品質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筆者在對部分稻區(qū)進行調查時,常見不同種植戶種植的同一優(yōu)質雜交稻品種,種植面積小的稻曲病為害很重,而種植面積大的卻少見或未見為害,差別就是前者未著手預防,后者提早采取措施及時進行了施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