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優化荔枝品種結構,經過市場調查、價格分析及聽取業內人士的意見后,筆者從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引進了仙進奉、無核荔、糯米糍、荔枝王等優良荔枝品種與采用玉林本地現有良種進行換接改造禾荔荔枝試驗。經過幾年的換優改造試驗,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將引進的良種品種及改造技術介紹如下。

  一、良種介紹。

  1.仙進奉。仙進奉荔枝原產廣州增城區,其果形似心臟,皮厚,肉蠟黃,汁多不滲水,有濃郁的蜜香味,焦核率在80%~90%以上,食之不上火。4月開花,7月上中旬收獲,豐產穩產,耐儲運。該品種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荔枝之極品”。

  2.無核荔。無核荔原產海南北部,果近圓至扁圓,皮厚鮮紅,無核,多汁可口。業內人士稱,熟透時采收,有多種果香味。該品種在玉林4月開花,7月中旬收獲,花期頗具可塑性,易成花易結果,豐產性能好。

  3.井崗紅糯。該品種是華南農大從實生樹中選育而成。果實心臟形,焦核率80%以上,肉質臘狀爽口不流汁,兼有糯米糍和桂味風味,品質佳,皮厚鮮紅,少裂果,抗霜霉病,適應性強。4月開花,7月中下旬收獲,為極遲熟優良品種。

  4.荔枝王。又稱紫娘喜,原產海南北部,果實盾圓形,果大,厚肉,肉脆,皮厚色紅,賣相好,核中等偏小,汁多味甜。在玉林樟木鎮熟期為7月上中旬,耐高溫,易成花,花期可塑性較大,易豐產。

  5.桂早紅。桂早紅由廣西農科院與靈山縣共同選育成功。果實卵圓形,皮鮮紅色艷,商品性能好,甜而蜜香,風味極佳。在玉林熟期為5月下旬,填補了早熟優質荔枝之空白。

  6.鴨頭綠桂味。該品種原產廣東,受毛點病為害,遮陰處果實近蒂部出現黑綠色斑點,故得名。它與全紅桂味的區別是龜裂片較盾圓,肉質更爽脆,濃甜,有荔枝香味。在玉林樟木鎮可趕在6月中下旬成熟,為狗肉荔枝節助慶。缺點是和全紅桂味一樣,稍不認真操作易沖梢,果枝修長,稍難保果。

  此外,貴妃紅、草莓荔、觀音綠、嶺豐糯等都是好品種,種植戶可就近選用。

  二、培壯接穗,提高成活率。在正常管理基礎上,于接前3周在樹盤滴水線處淋施一次液肥。枝梢老熟后(嫁接前若抽新芽,要先剪除新芽),葉面噴施果多多三合一葉面肥,提高光合效率,積累養分。準備使用的接穗枝條應在接前15~20天于基部環割一刀。還可在接前10~15天對接穗枝進行打頂,待枝段芽眼飽滿時,取枝嫁接成活良好。也可以分段取用,先用頂端芽眼飽滿段,過幾天再用下段,以此類推。

  三、分別對待,育好健壯砧木。應依據樹齡、樹干粗細、樹冠大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育梢工藝和嫁接方法,以達到良好效果。

  1.老齡大樹應采取矮化換接。在每年收果后,于地上30厘米高處鋸斷,中間留一主枝為“抽水枝”,以維持一定數量的葉面積,繼續合成有機物,維持根的活性,確保少死亡,并為新芽提供生長發育的有機營養,育成健壯的砧木新枝條。鋸口用黑色薄膜包裹保濕保活。此后,及時進行定芽及抹除贅芽。因前期種植的荔枝多為圈枝苗,枝椏低位,30厘米長的短截可留2~4個短樁或更多,每樁留3~4個備用芽即能滿足嫁接需要。留芽時應注意密度和方位分布。然后每隔一段時間噴灑含殺蟲藥的葉面肥,且隨時抹除贅芽,確保健壯生長。待明年春天枝梢老熟后,可采用劈接、切接或舌接法嫁接。有人擔心矮化換接會推遲成林。實踐證明,因樹樁根系龐大,所吸收的肥水僅供成活的幾條新枝享用,生長特別快。筆者對2016年6月嫁接成活的9株仙進奉樹,每樹留接活枝4~6條,多余的圈枝移栽,今年7月1日觀測,僅1年時間其生長量為平均株高201厘米,冠幅直徑243厘米,枝條82.5條。

  2.中年壯樹采用主莖或主枝為砧,即鋸即接。主干或主枝直徑10厘米左右的樹,可鋸斷后采用插皮嫁接。該法的優點是免除回縮育枝操作,為早日成林復產爭取時間,相比可提前半年至1年復產。此外,這類樹用插皮嫁接法,一刀切出的“馬耳形”削面,其形成層以最大面積接觸砧木形成層,成活率極高,生長速度也較快。其缺點主要是成活后活皮包滿斷面所需時間過長,接穗木質部只與砧木邊沿木質部連接,易被強風刮斷,需用綁帶與枝干捆綁,且采果時不能攀爬,否則枝條容易折斷。

  注意,嫁接要留“抽水枝”,樹樁不宜過高,一般30~50厘米即可,過高接后成樹管理不便,采果難。所用接穗枝條應粗壯,1~2年生均可。潛伏芽可在接后20~40天萌發生長。失管樹應先復壯后再嫁接。接后抽兩次芽后要綁扎固定。可遲些再進行解綁,在抽第二次芽時,從后面切斷接穗芽基部綁帶即可,待成活穩定后再解除所有綁帶。

  3.幼齡樹高位嫁接。10年以下樹齡的幼齡樹宜進行高位嫁接,即在外圍的1~2年生枝條換接15~20芽。可用劈接、切接、舌接法嫁接。這樣操作的優點是恢復成樹快,一般兩年可投產。缺點是換接工作量大,需用接穗過多。注意,嫁接應在適當部分散留“抽水枝”,嫁接枝條要注意方位及分散度。

  四、選準嫁接時間,精準操作。

  1.嫁接時間。在荔枝嫁接中,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接法,如大枝干用插皮接,細枝可用切接、劈接、舌接。不論何種方法,都應做好時間安排。筆者在進行全年和整天連續試接后發現,每年的3~6月和9~10月嫁接成活率較穩定。一天中從上午露水干后到11點,下午4點至6點半嫁接較好,以傍晚嫁接的成活最高。避免在雨天嫁接,太陽強烈時應撐起太陽傘遮擋。

  2.關鍵技術。采下枝條注意保濕,用刀要鋒利,削面要平直,以一刀完成為好。砧穗形成層要對準,相同粗細兩邊對準,大小不同的力求一邊對準。先捆實后包扎,包扎膜以軟、韌、薄為好。接后立即施藥防蟻,接前全園噴灑硫丹加敵殺死效果更佳。值得一提的是,插皮接應選砧木平滑處嫁接,注意防接穗先端移位。綁帶寬度應視砧木大小而定,接穗根部應嚴而不過緊,否則因解綁較遲會使綁帶嵌入皮中。

  五、接后精心管理。

  1.抹芽。嫁接后,做好砧木贅芽抹除。嫁接解除了砧枝的頂端優勢,導致接口以下的潛伏芽快速抽發,競爭性地抑制接芽生長,影響成活,要經常檢查抹除。其方法最好采用利刀連根割除,杜絕叢生芽。

  2.噴藥施肥。接芽破膜后會吸引蟲蛾產卵,導致小葉展開后幼蟲啃葉,應及時施藥,若能加入增果型果多多三合一葉面肥,則既能殺蟲又能促長。

  3.疏密補缺。由于嫁接成活情況不一,要及時檢查,若成活不足3~4枝的,應及時補接;成活若超過5~6枝的,待長成后用圈枝法合理疏除。

  4.及時解綁。嫁接成活后枝條生長快,易導致綁帶嵌入皮層中,阻滯下行物質,產生上大下小的“腫塊”,造成枝條生長不良甚至夭折。因此,應在二次梢葉展開時解綁。

  5.適時鋸除“抽水枝”。當接活枝條葉數大體相當于“抽水枝”葉數時,可鋸除“抽水枝”。

  6.精心育樹,力爭矮化早結豐產。完成上述程序后即可進入常規管理。待成活枝長到30~40厘米長、枝葉老熟時,實施打頂。此時要注意上兩葉對看空缺處或向外,讓其一芽變兩芽。如芽過多,應留等長健壯的兩芽,其他抹除。

  其他管理措施按照“一藥兩肥一次梢”等常規模式進行,爭取樹壯、矮化、早結、豐產、優質。


禾荔如何進行換優改造

圖文簡介

為優化荔枝品種結構,經過市場調查、價格分析及聽取業內人士的意見后,筆者從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引進了仙進奉、無核荔、糯米糍、荔枝王等優良荔枝品種與采用玉林本地現有良種進行換接改造禾荔荔枝試驗。經過幾年的換優改造試驗,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將引進的良種品種及改造技術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