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采用肥床旱育秧技術,秧苗前期生長具有明顯的爆發力,能夠在不利的氣候條件下迅速長起高產苗架,為早稻豐產打下堅實的基礎。抓好早稻旱育秧苗床培肥是關鍵措施之一。現將苗床培肥技術介紹如下。
一、苗床早準備。宜選擇土壤肥沃、背風向陽、排水方便、地下水位低的菜園土或旱土作苗床;如果選用稻田作苗床,必須選擇地勢高、排水性好、有機質含量高的偏沙性壤土作苗床;那些背陰潮濕、水易灌難排、土垡僵硬及樹陰下的田塊不能作肥床,否則很難培育出旱育秧的壯秧。
二、苗床面積要留足。不少地方因苗床面積不足,旱育秧播種量大,秧苗密度高,常常形成黃苗、高腳苗、瘦弱苗、僵苗、死苗等現象。這些高密度的秧苗移栽到大田,生長緩慢,發蔸遲,分蘗少,容易出現僵苗,體現不出旱育秧苗前期迅速生長的優勢,還容易遭受病蟲為害,引起穗數、穗粒數少和遲熟等現象。尤其是常規粳稻,往往因苗床不足,常出現苗擠苗的不利情況。因此,應留足苗床,為培育多蘗壯苗打下基礎。根據筆者多年觀察,一般雜交秈稻苗床與大田比例以1∶12~15為宜,雜交粳稻以1∶10~12為宜,常規稻以1∶8~10為宜。
三、冬季翻耕曬垡。冬季翻耕曬垡,培肥旱育秧床,可增加土壤腐殖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苗床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冬季翻耕曬垡,經過冬春季低溫和雨水的作用,打破其土質結構,然后再耕耖1~2次,以達到土壤疏松,改善團粒結構的目的。開春后再耖地1~2次,把土打碎耙平。如果秧底翻耕過遲,曬垡不徹底,會形成僵垡,整地時打不破耙不爛,勢必影響播種質量和秧苗生長發育。
四、底肥施早施足。旱育秧要有充足的肥料,特別是要有足夠的農家肥作底肥,才能保證秧苗正常生長發育。要求每667平方米(畝)施渣肥1500~2000公斤(既有肥效又能松土通氣),腐熟農家肥2000~2500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硫酸銨30~40公斤,氯化鉀6~7公斤。肥料要做到早施,特別是農家肥,應于秧田起板前施下,防止因施肥過遲,在腐爛過程中產生有毒氣體,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發育。據觀察,結合整地才將農家肥和化肥同時施下的,因農家肥沒有充分腐爛,化肥還沒有完全溶解就播種,往往會造成大量秧苗中毒,死秧嚴重,一般達30%~40%,嚴重的達50%以上。因此,旱育秧苗床底肥一定要早施,農家肥于播種前20~25天施下,化肥于播種前10~15天施下。不論是農家肥還是化肥,一律采用深施方法,切忌面施,防止風吹日曬而降低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