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于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升空后,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啟他們神秘的太空之旅,他們要完成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操控,與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交會對接,在軌進行試驗操作、健康保障、生活照料以及科普演示等活動,他們將在軌飛行33天,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
那么,這次任務有哪些精彩看點呢?來來,圍觀神舟十一號對接的同學們,看黑板!劃重點了!
第一個精彩看點是天上的任務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上天,執行的任務有哪些呢?
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試驗、空間科學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第二個精彩看點是天上的生活作息
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執行什么樣的作息呢?航天員與我們在地面執行一樣的作息時間,同樣實行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時的6加1工作制,他們白天八小時工作,晚上要進行休息。航天員每一天工作都是井然有序的,還要記錄工作日志,除了在工作日完成規定的工作科目外,利用好休息日非常重要和值得期待,他們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他們會從地球以外的視角看窗外的美景,看美麗的地球和祖國,也會在失重環境下做一些地面上不太好做的事,再就是可以看家人和戰友的照片,聽聽音樂,寫寫日記,總之,就是他們要細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第三個精彩看點是天上的健康保障。
隨著飛行時間的增加,太空環境對人體會帶來不利影響,如何保障航天員的健康呢?特別是心血管功能的減退將會變得更加突出,還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縮和骨丟失問題。此外,長時間飛行后航天員返回地面時的重力再適應,他的反應癥狀會更加明顯,重力再適應的時間會較長。
為保障航天員的健康,一是進行細致的醫健醫保。飛行期間綜合利用醫療問詢、基本生理指標檢查、尿常規檢測、心肺功能檢查等手段,定期對航天員實施健康狀態的評估。飛行期間注重艙內微生物的控制,并且配備了預防治療的一些藥品和相關的醫療器械。不僅如此,在這次任務中首次建立起了天地遠程醫療支持系統,通過天地協同的會診來解決航天員的在軌“看病”問題。
二是進行失重生理效應防護。比如航天員可以使用套袋來解決飛行初期這種頭暈和鼻塞等不適應的反應。通過使用拉力器自行車的鍛煉,工作時穿著企鵝服,對心肺功能的下降,對肌肉萎縮和骨丟失進行綜合的防護。
三是豐富的營養健康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還有調味品和保健性食品,一共有一百多種食品,食譜周期達到五天,膳食結構也更加科學。四是進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在有專業心理醫生的支持,親情的交流和航天員團隊的支持基礎上,研制了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心理舒緩系統,航天員可以通過天地信息交流系統與地面進行雙向的溝通,可以傳遞郵件,可以與親朋好友進行視頻和音頻的交流,以此來緩解航天員的壓力,保證航天員的心理健康。
第四個精彩看點是天上的試驗。
在太空里能做什么有趣的試驗呢?
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以后將開展多項太空試驗,這也突顯了人在載人航天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比如,在飛行中,航天員將在軌接受醫學超聲檢查,地面可以實時監測到航天員的心肺功能,這在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也是第一次。他們在軌還將參與多項科學試驗,比如更換空間材料和植被的樣品,還要進行太空的植物栽培等。將在軌進行典型的維修操作,驗證人機協同的操作技術。
第五個精彩看點就是天上的科普活動和展示。
這次神舟十一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期間,開展的科普活動也很精彩。隨神舟十一號飛船上去的有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與設計大賽的三個試驗項目,分別是太空養蠶、雙擺和聚合物薄膜,試驗的設計充滿了奇思妙想,航天員在地面對這些實驗已經做好了充分的訓練,將在軌完成這些試驗,具體這些試驗將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在微重力環境下事物的狀態變化,此外,飛行期間還將開展多項展示性的活動,比如太空日記、家書、再夢載夢,挑戰不可能等,這些都會非常興趣,非常值得期待。
這次航天任務的精彩看點還有很多,我們祝愿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續寫輝煌,預祝任務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