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熟悉的課文呈現了秋意的浪漫,不過隨著大雁南飛的還有流感病毒。十月,當一只大雁從涼爽的西伯利亞振翅南飛的時候,流感(流行性感冒,季節性流感)的隱憂在歐亞大陸的科學家心中生發。
俄國作家赫爾芩用流行性感冒比擬當時流行的世俗音樂,兩者都成了隱憂。當今人類關切的健康隱憂尤其多,流行性感冒是經久不衰的一個。
在現存最古老醫書埃及《埃伯斯氏醫書》中,記載了感冒的癥狀和治療方法。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有對感冒癥狀的記述。英文中的“catch cold”(得感冒)一詞在晚近的16世紀才開始使用。
1930年,人類分離出首例流感病毒株型,命名為A/swine/Iowa/15/1930 (H1N1):表示其核蛋白為A型,以豬為宿主,在lowa分離,毒株序號為15,H1N1亞型。
1933年,威爾遜·史密斯(Wilson Smith)發現首例人流感病毒,同樣是H1N1亞型。有三種類型的流感病毒:甲型(A),乙型(B),丙型(C)。
圖1:對一個典型的流感病毒株型名稱的注釋
通常感冒可以粗分為兩種,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兩者都有上呼吸道癥狀,所以人們常常弄混。
我國把季節性流感歸類為丙類傳染病,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監測,報告和管理。國內外要求法定報告管理的傳染病,基本上都具有以下特點:傳播能力強,有過恐懼的健康危害,以及現代醫療條件下仍然會產生嚴重后果。
禽流感、豬流感、人流感
流感是人類最常見的傳染病。流感病毒在鳥類、豬、人類之間循環寄生、突變,使得每個流感季(一般是冬春)爆發的株型都不一樣。
你可能好久沒患流感了。不過親朋好友當中,總會有患流感的人。冬天里會有更多的人患流感,緣于流感病毒在冷天里更容易存活。即使你不得流感,也很難免除流感對生活的影響。2015年美國禽流感大爆發,雞蛋緊俏,一度使得中式快餐蛋炒飯供不應求。
禽流感真正的危害鮮為人知。
除了傳染人,禽流感還會造成鳥類種群銳減。據聯合國環境署報告:2005年夏季的禽流感疫情中,全球斑頭雁種群有十分之一死亡。斑頭雁、小白額雁、東方白鸛、白鶴等36種珍稀野生鳥類種群,長期受到禽流感危害。
圖2:流感由禽到人的傳播過程。Credit:sinnott
在流感從鳥類到人的環節中,豬起到一個病毒“混合器”的作用:禽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在豬體內共演化,然后再傳給人。2010年以來,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哈爾濱)主任陳化蘭研究組,持續監測了多家養豬場及屠宰場。他們從3萬6千多頭豬中分離出了228株流感病毒,其中139株是類禽H1N1豬流感病毒。這充分說明了豬作為流感病毒“混合器”作用。
男人更容易得流感
圖3:男性更容易得流感。Credit: Shutterstock
男人感冒后噴嚏連連的作態,往往會讓妻子大為光火。其實大可不必,這是男人身體對疾病非常誠實的反應。研究表明,相比女性,男性更容易得流感等感染性疾病,清除病原體也較慢。打噴嚏是機體清除病原體的正常反應,雖然飛沫使得感冒病毒四處擴散。
男性之所以更容易得流感,這與男性機體把更多的物質與能量投給了生殖系統而非免疫系統有關。同時男性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探索行為,更容易接觸到病原體。在某方面投入多了,另一方面就少了,生物演化的機制使得男性不能夠兩方面盡享。
相應地,女性免疫力普遍高于男性,雌激素使得她們得了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后癥狀偏輕。研究表明,雌激素對肺部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但女性強大的免疫力也有“副作用”,她們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過敏、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等。
恐龍都得過流感?
圖4:恐龍患感冒的漫畫。Credit:hows your robot
現在最早的人類流感病例無據可查,不過恐龍都得過流感確是有生物演化上的證據的。生物學家通過比較現有的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得知流感病毒的跨物種傳播在地質時期就有了。要知道,禽流感病毒侵染的的鳥類(包括家禽)可是恐龍的直系遠親。處于水生環境的哺乳動物海豹,也曾爆發過流感。
以此推測,人類的哺乳動物祖先也難逃流感病毒的侵襲。衣不蔽體的古人類,在冬天的山洞里,耐受著饑寒、流感的雙重考驗。與猛犸象共舞的同時,又有多少古人類倒在了雪原上。
病亡2000萬人的大流感
圖5:1918年堪薩斯州芬斯頓由軍營改建的病房里,住滿了患病士兵。
Credit: US Army Photographer
窗外有只小鳥,
它的名字叫恩薩(Enza),
我打開了窗戶,
卻發現它是流感(in-flu-enza)。
1918年秋天,這首兒歌在大流感爆發的美國廣為傳唱。提到“大流感”(西班牙大流感),毋庸置疑,一定是1918—1919年橫掃全世界的那次流感。它引起的死亡人數,保守估計約2000萬,僅在西班牙就有800多萬人死亡,包括西班牙國王阿方索三世。最新估計的死亡人數為5000萬-1億。這個數字不僅高于歷年所有烈性傳染病(如埃博拉病毒感染)死亡人數總和,也遠遠超中世紀黑死?。ㄊ笠撸┧斐傻乃劳鋈藬怠?
除了這次大流感,20世紀以來還有其它四次流感大流行事件。分別發生于1900年、1957年、1968年、1977 年。其中1957年、1968年的香港流感,1977年的流感,均源于遠東地區。
1918年9月是死亡人數最高的時期,同時期美國流感的死亡率也達到了創紀錄的5%。人們上街隨身攜帶著大蒜、洋蔥(沒有任何作用)。政府規定不戴口罩者不準上公共電車。昔日繁華喧鬧的商店、酒吧、餐館一派蕭條。
流感要爆發,Google早知道
如何準確預測到流感的爆發,一直是一個公共衛生難題。Google公司在2008年曾推出"谷歌流感預測項目” (Google Flu Trends, GFT)。這是用大數據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一個著名的項目。項目上線初期,預測結果與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高度一致。但隨后2009年甲流大流行沒有被預測到,模型也高估了在2012-2014年美國流感的流行態勢。通過數次升級,模型的系統偏差得以糾正。
圖6:GFT項目中對預測流感所用檢索詞用量的評估。
準確預測流感需要系統全面的基礎數據。
近期,香港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開展了一個預測甲型流感爆發的項目。研究人員使用了1998-2013年香港50家醫院門診和實驗室所收集的流感數據,回顧性分析了香港每周的流感情況。這個系統能成功預測了這16年間44個單一流感病毒株型(包括甲型、乙型、季節性甲型)引發的流感疫情,并且能推算出每次疫情高峰出現的時間和強度??茖W家對流感的預測將越來越準確。
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圖7:2005-2013年我國流感暴發疫情主要發生場所分布。Credit:李明,馮錄召等。
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流感一般多發于每年的冬春時節。病毒株型存在季節差異。統計表明,中小學校是流感暴發的重點場所。多數人得了流感后會在一周內康復,發熱和其它癥狀逐步消失,無需就醫。但流感可在高危人群中造成危重癥狀或死亡。
疫苗依然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打過流感疫苗后不能保證百分百不得流感,但流感疫苗對機體的保護作用還是非常可觀的,讓人更容易扛過去。同時,越多人接種疫苗,形成群體性免疫(herd immunity),讓自己不會成為傳染源,這樣也保護了其他人。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年為以下人接種疫苗:任何妊娠階段的孕婦;年齡為6個月至5歲的兒童;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衛生保健工作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以得保全
每個人都是洲陸的一爿
部分構建了整體
……任何人殞命
都是對我的貶損
因為人類與我同在
?。↗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像這首詩里說的一樣,人類是一個整體的存在。對于人類身體來說,感冒病毒與其它微生物一起構筑了人類的免疫系統乃至健康的機體。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家們,不斷地拓寬我們對流感及流感病毒的認知。在疾病面前,提高你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以及對公共衛生技術與政策的認識,方是最終極的防護。
參考文獻:
1. 李明,馮錄召,曹玉,彭質斌,余宏杰。中國2005-2013年流感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5, 36(7)
2. 王曉中,宋鋒林,唐修湖,李建訓,張寶峰,樊德海。季節性流感疫苗對非健康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進展。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10-08
3. 尹航, 辛曉光, 楊煥良,陳艷,孟沙沙, 劉麗萍,陳化蘭, 喬傳玲。2011年-2012年我國不同地區豬流感血清學監測。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13(08)
4. 鄒曉輝,朱聞斐,楊磊,舒躍龍。谷歌流感預測--大數據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嘗試。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15,49(06):
5.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季節性)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11/zh/
6. John M. Barry著;鐘揚,趙佳媛,劉念譯?!?strong>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上??萍冀逃霭嫔?2008-12-1
7. Amos W and Restif O. The evolution of sex-specific immune defences. Proc. R. Soc. B. 2010.
8. Daniel Engber. FYI: Did Dinosaurs Catch the Flu? 2013-12-26
9. Ginsberg J, Mohebbi MH, Patel RS, Brammer L, Smolinski MS, Brilliant L. 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 Nature, 2009, 457(7232)
10. UNEP/CMS/ScC13/Inf.11.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Task Force on Avian Influenza AI to analyse links between Migratory Water Birds and AI. 2005-11-25.
11. Worobey M. 2008. Phylogenetic evidence against evolutionary stasis and natural abiotic reservoirs for influenza A virus. Journal of Virology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