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6日的凌晨,因為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突發心梗去世,心梗又一次進入大家的視野,張銳只有43歲……
  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每年心梗患者高達60萬人,死亡率達3成,其中11月的發病率最高,而4月份發病率最低,一到冬天嚴寒季節,心血管疾病的住院人數陡然上升,人體的心血管對溫度的變化很敏感。寒冷的季節,為保持體溫時,機體會反射性的收縮血管,血管收縮會增加血流的阻力,使心臟做功增加,氧耗增加,尤其對冠心病患者,血管收縮會使原先已狹窄的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那么在秋冬交替的季節,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心梗:真的沒有征兆嗎?發作時該如何救命?預防心梗要注意什么?
心梗——心肌壞死
  心梗,學名“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說就是心肌壞死,是由于冠狀動脈的急性或者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發的心肌壞死。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心臟包括左右心房與左右心室,冠狀動脈,是負責給心肌供血,滋養心臟,形象來看就像是一間房間的下水管,當冠狀動脈的急性或者持續性缺血缺氧時,就會引發心肌細胞壞死,甚至此時稱之為“心肌梗死”,因心肌細胞的缺血耐受能力差,數分鐘后就會開始壞死,而且不可逆,那壞死部分收縮舒張功能就沒了,整體心臟功能也會變差,直接危及到生命健康。

心梗有征兆,疼痛區不只是心臟
  心梗經常被稱為急性殺手,也就是大家所謂的,“這個病沒有征兆,突發性很強“所以死亡率很高,但事實并非如此,雖然心梗癥狀不是很明顯,但是患者自身是能感受到的,身體給你發出的求救信號你注意到了嗎?
  求救信號最典型的癥狀除了心絞痛、胸悶、憋氣、心律不齊這樣一目了然的癥狀外,還可能偏離到其他位置發生疼痛:牙床疼痛、肩膀酸痛、煩躁不安、胃痛、胃脹、嘔吐、出汗,所以當你出現以上癥狀時,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切莫忍耐,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下圖是心肌梗死時可能的疼痛區域,顏色越深越典型。

心梗發作,應該怎么做?
  及時送至醫院 時間就是生命
  因為送的不及時,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約2/3在被送到醫院之前已經死亡,對于心梗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心肌梗死發生后的6小時,是搶救的黃金時間段,最佳的搶救時間是1小時以內。當疼痛發作時,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送至醫院,如果在短時間內開通已經完全梗死血管,及時恢復供血,能有效減少、甚至避免心肌細胞死亡,會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預后。
  絕對臥床 減少活動
  當心梗發作時,切記要絕對臥床!絕對臥床!絕對臥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立即就地平臥,雙腳稍微抬高,這個時候請別逞強,別溜達,安安靜靜地待著等救護車來,嚴禁搬動,因為任何搬動都會增加心臟負擔,危及生命。




預防心梗 從現在做起
  “治”不如“防”,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尤其對各位手機電腦前的年輕人們,主要的預防方式包括:
  ①控制血壓。
  ②合理飲食結構及熱量攝入,避免超重。防治高血脂癥,降低人群血脂水平。
  ③戒煙。
  ④積極治療糖尿病。
  ⑤飲用硬水。軟水地區需補鈣、鎂。
  ⑥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及過分激動。
  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每人可根據自己本人的特點選擇一至兩項有益的體育鍛煉項目,堅持長期鍛煉下去。
  另外,在嚴冬到來之際,要提醒冠心病患者,要對心臟給予更多的關注,注意保暖,多喝水,減少外出,適量運動,尤其在西北風呼嘯的時候更不要頂風鍛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

秋冬交替心梗高發!不讓悲劇重演

圖文簡介

研究顯示,中國每年心梗患者高達60萬人,死亡率達3成。尤其一到冬天嚴寒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