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呼呼的刮,雪花飄飄灑灑……”,隨著下半年來最強寒潮來襲,這歌詞可以說是逐漸成為寫實。而我們,尤其是北方的小伙伴們最切身的感受,恐怕就是“冷就一個字”了。一個個紛紛被“凍成狗”,充分地體會到了“透心涼,心飛揚”的“酸爽”。
那么,這次寒潮到底有多“凍人”?它又是從何而來?我們該如何“對付”它?
寒潮暴雪雙預警,局地降溫超16℃!
中央氣象臺20日06時發布寒潮黃色預警,21日升級為橙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20日06時發布暴雪藍色預警!
中國氣象局20日09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
從氣象部門的動作來看,此次的寒潮確實不容小覷。那么具體有多兇猛呢?
局地降溫將超16℃。此次寒潮天氣過程主要在20-24日,中東部大部地區將先后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平均氣溫將普遍下降6~10℃,其中,華北東南部、黃淮中西部、江淮中西部、江漢、江南大部、華南北部以及四川東部、重慶東部、貴州中東部等地氣溫將下降12~14℃,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湖北中部和北部、湖南中西部、廣西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6℃以上!
多地氣溫創入冬以來新低。此次寒潮天氣將致使我國多地出現今年入冬以來最低氣溫,部分地區還可能破歷史記錄。其中24日凌晨,華北平原北部最低氣溫將達到-10℃左右,最低溫度0℃線將位于江南北部,江南南部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將達到4~8℃!屆時,近日還在秀短袖的南方小伙伴們也該秋褲(甚至毛褲、棉褲)上身了!
全國大風降溫預報圖(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北方有暴雪、南方強降水。從昨天開始,華北地區遭遇大范圍雨雪天氣,北京、天津等地迎來今冬初雪。氣象監測顯示,京津冀地區、遼寧西部、內蒙古中部偏南地區降水量有2~9毫米,其中河北北部、遼寧西部等局地出現暴雪。而隨著冷空氣的不斷向南“走”,受其和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華北、黃淮、陜西中南部、江漢江淮等地都可能在本輪過程中迎來今冬的初雪。今明兩天,陜西南部、黃淮西部、江漢北部、江淮西北部等地將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
北京或迎30年來最冷一周。受強冷空氣影響,21-23日北京地區最低氣溫降幅達8~10℃,平原地區最低氣溫將降至-10℃左右,山區降至-14℃左右。預計本周二和周三的最高氣溫都僅有-2℃,上一次出現這樣的低溫還得追溯到1987年11月28日,為-3.3℃。而周三的最低氣溫預計將跌至-10℃,也是自1987年11月29日的-10.6℃以來的最低紀錄。
北京未來7天天氣預報(數據來源:中國天氣網)
另外,還要提出的是,除了低溫、雨雪外,上述降溫地區還伴有4~6級偏北風,東部和南部海區風力有7~9級。強烈的低溫,再加上雨(雪)水、大風作為“幫兇”,體感溫度將更加寒冷,那種“酸爽”,想想都直哆嗦!
“凍哭你”的寒潮從哪來?
說到寒潮從哪里來,肯定有不少小伙伴張口就來:西伯利亞!因為在大家印象中,冷空氣好像都來自那里。如在天氣預報中,經常會聽到“一股從西伯利亞來的冷空氣前鋒今天上午到達新疆北部……”這樣的話。而寒潮作為冷空氣中的最高等級,肯定也不例外。
這個答案說對也對,但不夠準確。簡單來說,寒潮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通常要經過三個“老窩”、一個“加油站”、四條“尋常路”。
所謂三個“老窩”,其實是冷空氣的三個主要發源地:第一個是冰島以南洋面上,第二個是新地島以西洋面上,第三個是新地島以東洋面上。這三個源地都在高緯度,常年受太陽光的斜射或很少見到太陽光,地面接收太陽光的熱量較少,溫度很低,如冬季北冰洋地區氣溫經常在 -20℃以下,最低時可達-60~-70℃,1 月的平均氣溫常在-40℃以下,可以說是冷空氣良好的“生產基地”。
在這三個冷空氣源地中,95%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地區,并在那里積累加強,可以說是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加油站”,那里也因此被稱為“寒潮關鍵區”。所以西伯利亞的寒冷也可想而知,冬季寒冷漫長,大部分都在-20~-45℃,年均氣溫低于0℃,北半球的“寒極”奧伊米亞康就位于此地。就在此次寒潮到達我國的前三天,西伯利亞的很多地方已經降到了-40℃以下。
北半球“寒極”奧伊米亞康(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經過西伯利亞的“中轉”后,來到我國主要有四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路徑稱為西路,冷空氣在北緯50°以南,基本沿自西向東方向進入我國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側南下;第二條路徑稱為西北路(又稱中路),冷空氣主力經蒙古國中部到我國河套一帶南下,直達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第三條路徑稱為東路,冷空氣經蒙古國東部移到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然后從黃河下游擴散南下;第四條路徑稱為東路加西路,東路冷空氣從黃河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部南下,兩股冷空氣在黃河以南到長江一帶“會師”,然后向南爆發影響江南、華南地區。不同路徑的寒潮,其強度和造成的天氣情況有很大差異。具體到此次寒潮過程,其冷空氣的“主力”主要是從西北路過來。
我國寒潮源地和路徑示意動畫
附贈技能:面對“高冷”寒潮該怎么辦?
1.當氣溫驟降時,要及時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臉的保暖,避免凍傷。
2.謹防寒潮帶來的大風,將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加固, 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3.使用煤爐取暖(多在鄉村或一些老舊小區)要注意保持房間通風,確保爐煙正確地排放到戶外而不泄漏在室內,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4.避免在冰上行走,以防路滑跌倒;開車盡量避免行駛在冰雪覆蓋的道路、立交橋和橋上。
5.老弱病人,特別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對氣溫變化敏感的人群盡量不要外出。
6.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讓身體擁有足夠的能量用來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