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如果多花幾毛錢,能吃到放心的菜,您愿意嗎?
  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在我國可謂由來已久。古代雖然沒有化學農藥殘留的果蔬,沒有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但也存在假冒偽劣,變質腐敗的食品,更甚者,存在食物中投毒以害人的案例。在古代古裝劇里的大俠和宮斗劇里貴妃們,常以銀針試毒,檢驗食物中有沒有被人投放砒霜等毒物。古代的砒霜中含有硫化物雜質,銀在通常情況下化學物質穩定,遇硫或者硫化物后則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化銀,使銀針表面變成黑色。

  那么我們能不能效法古人,在買菜的時候拿一根銀針試一下菜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呢?遺憾的是銀針試毒不是萬能的,它只能檢測食物中含硫毒物,對于病原菌、大部分農藥殘留、重金屬、激素等現代食品安全事故的“常客”,銀針無能為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科學家手里的技術能夠檢測食物中的任何一種病原菌或者非法添加物、殘留物,但是傳統的技術往往需要使用各種儀器和設備,一般只能在實驗室或者檢測中心等專門場所進行,不像銀針那樣可以隨身攜帶。這也就導致了傳統的食品安全監管,只能從廠家或者市場上抽樣,然后帶回專門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抽樣檢測難免會有遺漏,檢測結果的公布也會有滯后性。
  食品安全領域的科學家們意識到這些情況,他們在努力開發符合“現場快速檢測理念”的檢測技術。所謂現場快速檢測,就是檢測設備可以隨身攜帶到農貿市場,無需復雜的樣品處理過程,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檢測結果的檢測技術。通俗的舉幾個例子,就是能夠實現到菜市場揪一小片葉子兩三分鐘就能知道有沒有農藥殘留,在買的肉上沾一下在兩三分鐘之內就能知道有沒有獸藥殘留,取點熟食產品的湯汁在兩三分鐘之內就能知道有沒有微生物的污染。聽著好像很玄乎,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例子都將得以實現。膠體金試紙條就是實現現場快速檢測的重要技術之一。

  膠體金試紙條,學名叫做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是將納米級別的金顆粒與傳統免疫學檢測方法中的抗體蛋白結合形成的新技術。納米金顆粒具有高電子密度的特性,當納米金顆粒大量聚集時,會形成肉眼可見紅色或粉紅色斑點。這種技術的兩個主角分工明確:由傳統的抗體蛋白負責識別各種需要檢測的物質,但它們就像是會抓老鼠的啞巴貓,即使他們抓到老鼠,主人也不知道這里有老鼠;而在抗體蛋白上結合了納米金顆粒,就好像給這只啞巴貓佩戴了一個報警器,抓住了老鼠,報警器就會響。這個納米金“報警器”的加入,大大簡化了傳統免疫學檢測的過程,縮短了檢測時間,更為重要的是,納米金顆粒聚集是形成的紅色用肉眼就可以判別,不需要借助其他實驗儀器對結果進行判別。不像銀針只能檢測含硫的毒物,膠體金試紙條可以檢測食品中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針對不同物質,只需要換用不同的抗體與納米金顆粒進行連接即可。針對某一種農產品常見的多種風險物質,也可以設計出多合一膠體金檢測試紙條,使用起來極其方便。

  與古代的銀針相對應,我們可以將膠體金試紙條稱為“金紙”。別看是“金紙”,它的成本卻是很低的,并且隨著工藝技術的發展,金紙成本將會不斷降低。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商業化的食品安全快檢膠體金試紙產品,許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也逐步開始使用這些試紙對農產品的農殘、獸殘進行現場快速檢測。金紙檢測技術對操作中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可以一學就會。如果有一天,金紙的成本降到幾毛錢一張,到超市買菜的大媽們人手一套檢測不同農產品的金紙,買菜前先檢測一下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風險,那勢必將有效地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在食品安全里,沒有市場,那些不法商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間,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膠體金試紙助力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圖文簡介

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如果多花幾毛錢,能吃到放心的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