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食品安全抽檢信息公告,把國內某飲用水大廠商推上風水浪尖,該公告顯示,一批次的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
聽到銅綠假單胞菌一詞,消費者可能就懵了,就好比消費者認為,一切食品配料表中名字復雜的食品添加劑肯定對健康有危害一樣,這水中有細菌,還是自己不認識的,這還了得?朋友圈、微博炸開了鍋,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也相繼報道,網友也不忘調侃,水都不能喝了,怎么生存?
當然,廠商也在第一時間撇清關系,表明這鍋我不背,稱早在公告發布之前就對自己生產現場和同批次的產品進行過復檢核查,眾所周知,結果全部合格。
背不背鍋跟普通消費者又沒關系,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喝的、吃的到底安不安全,這銅綠假單胞菌到底是什么鬼東西,我到底該不該擔心?
其實,從去年標準中正式增加銅綠假單胞菌的項目之后,該菌已經在全國各地多次成為瓶裝或桶裝飲用水不合格產品的主要原因了:2012年,樂百氏銅綠假單胞菌超標過多;2013年,廣東天林山桶裝水被檢出銅綠假單胞菌超標;2016年初,食藥監總局通報2015年飲用水產品因銅綠假單胞菌超標不合格率偏高,不合格率近6%。
生物學中描述此菌是一種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即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可以致病,它是一種非發酵革蘭氏陰性桿菌,長短不一的細長球桿狀,會產生藍綠色綠膿素,在感染傷口時形成綠色膿液,所以又稱它為綠膿桿菌。
它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空氣、水中、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腸道等中都能看到它綠綠的身影,很容易在潮濕的環境中存活。
前面提到它是一種條件致病菌,主要是因為其分泌的外毒素A和胞外酶S,它們聯合起來使銅綠假單胞菌毒性最大,能夠使哺乳動物的蛋白合成受阻并引起組織壞死,同時破壞細胞骨架,造成細胞擴散,引起局部、全身疾病或肝功損傷等。其被攝入人體后,正常健康的人群血清中含有調理素和補體,不易致病,而免疫力低下、有損傷部位的人群則會患有敗血癥、腦膜炎、肺部感染等疾病。
根據第四版《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中表述,目前尚未有證據表明銅綠假單胞菌會通過居民用水造成大眾感染。另外,根據歐盟頒布的飲用水標準,銅綠假單胞菌被列入飲用水質量標準之中并且規定不準檢出;我國最新的包裝飲用水標準中規定每250ml水樣中銅綠假單胞菌不得檢出。
那么這 種細菌是如何進入到飲用水中的呢?在前面提到銅綠假單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很可能會存在飲用水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如水源,這是控制瓶裝水安全的首要環節;其次是生產過程中的衛生條件,目前瓶裝飲用水生產工藝相對簡單,會導致銅綠假單胞菌粘附在管道中大量繁殖;另外,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生產物接觸,包裝材料未徹底消毒處理等也是污染的重要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將礦泉水中的銅綠假單胞菌列為人類皮膚污染指示菌,控制從業人員的衛生也是很重要的。
生活中如何預防銅綠假單胞菌?該菌是一個很頑強的微生物,對于紫外線不敏感,所以紫外消毒基本對它來說就像我們曬太陽一樣;另外其在濕熱55攝氏度1個小時才能被殺滅,對于外界環境有很好的抵抗力;但是濃度為0.5%—1%的醋酸就可以迅速將其殺死,家庭生活中可以用醋泡飲用水器具進行滅菌。
該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對于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盡量避免飲用瓶裝飲用水,喝水最好是白開水;若選擇瓶裝飲用水,可選擇那些經過巴氏消毒后的瓶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