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全部工作(圖片來自網絡)
近日,中國氣象局在京組織召開碳衛星在軌測試總結評審會。評審結論表明,去年年底發射的碳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全部工作,衛星各項功能、性能指標符合研制任務書的要求,取得圓滿成功。
2016年12月22日,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制的我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碳衛星發射(圖片來自網絡)
碳衛星的成功發射一方面說明環境問題開始日益突出,研究全球碳循環、監測溫室氣體才能找到破解之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在遙感技術上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
遙感衛星及其分類
所謂的遙感衛星是一種利用外側空間遙感平臺的衛星,當衛星運行在同步軌道上時,可對地表上指定的區域進行遙感觀測。
川陀太空研究人員謝頓認為,從分類上看,遙感衛星有氣象衛星和陸地遙感衛星與海洋遙感衛星,前者是一種收集氣象數據的遙感衛星;后者則對地球表明陸地、海洋進行不間斷觀測。
由此也衍生出專門尋找地球資源的遙感衛星,在軌道上探測地下可能存在的各種資源。
遙感衛星(圖片來自網絡)
以碳衛星為例,這是一種專門找碳的衛星,中國的碳衛星也是全球第三顆,前兩顆碳衛星分別是日本的GOSAT衛星和美國OCO-2衛星。
據《科學美國人》2014年12月的消息,美國OCO-2衛星發布了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地圖,從圖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國家和地區的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結果顯示,南美洲巴西、非洲南部、東南亞、中國東南部都是“重災區”,二氧化碳濃度高于其他地區。
美國OCO-2衛星(圖片來自網絡)
監控全球二氧化碳有助于我們認清現實,找出全球每年近400億噸二氧化碳的來源和去向,因為我們要呼吸的是氧氣,二氧化碳太多,顯然不是個好事。
遙感技術的發展與前景
2015年年底,中國成功發射了高分四號衛星,運行在3.6萬公里的同步軌道上,高分四號的運行標志著中國高軌遙感衛星已經取代了階段性的成就,實現了全色/多光譜50米、中波紅外400米同步軌道近實時觀測,其意義比高分一號和二號這樣的低軌遙感衛星要高得多。
高分四號衛星(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高分四號的里程碑也給中國遙感技術注入強心劑,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對中國及其周圍地區進行快速出片,從戰略意義上看,高分四號是個非常好的制高點,這也是中國遙感衛星的最先進水平,更先進的已經在設計中。
隨著商業空間公司的進一步成熟,衛星成像必然向更高空間分辨率發展,可達到或超過0.1米級。目前最新的谷歌地圖WorldView-4衛星已經在去年11月11日發回數據,可在600公里高度的軌道上實現0.31米的全色分辨率,1.24米多光譜分辨率,也是目前商業光學衛星解析度最高的。與WorldView-3組成星座后,它每天可覆蓋68萬平方公里的陸地的觀測。
全球最先進的高分辨率商業衛星WorldView-4(圖片來自DigitalGlobe)
未來遙感衛星的功能將更加全面,集成多波段,如可見光、近紅外、熱紅外以及短波紅外的數據,未來數年問世的遙感衛星將更加強大。
碳衛星收官:遙感有這些應用前景
圖文簡介
近日,中國氣象局在京組織召開碳衛星在軌測試總結評審會。評審結論表明,去年年底發射的碳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全部工作,衛星各項功能、性能指標符合研制任務書的要求,取得圓滿成功。這也也反映出中國在遙感技術上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
- 來源: 移動端科普融合創作
- 上傳時間: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