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里約奧運會,孫楊在400米自由泳比賽中以0.13秒之差輸給澳大利亞選手霍頓。賽后的采訪中,霍頓稱孫楊為“嗑藥騙子”,孫楊也因此被推到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就在網(wǎng)民注意力集中于8月13日孫楊霍頓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賽再戰(zhàn)時,12日,中國泳協(xié)的一則聲明,讓興奮劑再次被放到臺面上,成為不得不說的奧運話題之一。
  中國泳協(xié)聲明稱,年僅18歲的中國女子游泳運動員陳欣怡尿檢呈陽性,她在8月7日里約奧組委實施的賽內(nèi)興奮劑檢查中,被查出A瓶氫氯噻嗪陽性。氫氯噻嗪是一種利尿劑,這是一種增加排尿的藥物,在體育運動中常被用于迅速減輕體重,或是降低尿中含有禁用藥物的濃度逃避興奮劑檢查。
  從里約奧運開始前的俄羅斯奧運軍團遭大規(guī)模禁賽,到中國游泳新星陳欣怡尿檢陽性。談之色變的“興奮劑”到底為何物?
一、歷屆奧運會中的興奮劑身影
  公平競賽是奧林匹克憲章奠定的奧林匹克競賽的基本原則之一。自第一屆現(xiàn)代夏季奧運會于1896在希臘舉辦以來,這一思想一直指引著運動員去突破自我。然而,隨著體育商業(yè)化的不斷深入,金錢和利益的誘惑讓少數(shù)運動員深陷興奮劑的漩渦,興奮劑成為與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共生的“腫瘤”。
  1968年,國際奧委會開始在第十九屆奧運會中開展興奮劑檢測工作,由于技術(shù)手段等原因,檢驗人員對當時常用的“大力補”等興奮劑毫無辦法。因此整個奧運會期間,僅檢出一例違禁藥物事件——瑞典現(xiàn)代五項選手利延沃爾成為奧運史上被查出的興奮劑違禁第一人,他服用的違禁藥物只是過量的酒精。


圖一

  使用興奮劑的黑幕開始公布于眾,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二、興奮劑的演變
  興奮劑是指違反醫(yī)學道德和體育道德,用來提高運動成績的物質(zhì)和方法。也就是說興奮劑不僅僅是指禁用藥物,還包括禁用方法,比如血液回輸。
  興奮劑的演變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時期,見圖二:


圖二

  1968年,國際奧委會規(guī)定的禁藥種類僅有8種,到2016年,禁藥的數(shù)量增長到300余種,見圖三:


圖三

  可怕的是,這也是一份一直在增加厚度的禁藥列表。
  1968年反興奮劑運動剛開始時,國際奧委會規(guī)定的違禁藥物為四大類,隨后逐漸增加,目前已經(jīng)達到九大類。分類基本按照物質(zhì)的藥理作用,見圖四:


圖四

三、興奮劑的危害
  興奮劑的種類不同,其功用也不相同。有的可抑制和減輕疼痛,從而增強運動員的自信心;有的可以增加心率、肌肉血流量、肺通氣量,從而提高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加強能量代謝;有的可以增加肌肉塊頭和力量,有助于增加訓練強度和時間,從而提高速度和耐力等等。


圖五 促紅細胞生成素進入人體過程

  從醫(yī)學角度上講, 使用興奮劑對運動員的身體、心理健康極其有害, 有些危害甚至是終生的, 不可恢復的。含有興奮劑的各種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超常體力的支出和精神負荷會給機體帶來損害, 使身體能量儲備過量消耗、 恢復期延長、 生理功能紊亂, 甚至造成極度衰竭死亡。 例如類固醇對人體的影響,見圖六:


圖六

  但需要消除的一個偏見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被反興奮劑組織所禁用的藥物,在生活中肯定也沒有什么合法的用途。但實際真相卻是:興奮劑被反興奮劑組織列入“禁用藥物”名單的物質(zhì),只是因為它們有被運動員濫用,從而有破壞體育公平的可能性,和藥物本身的性質(zhì)、應用并無關聯(lián)。例如害得孫楊被禁賽三個月的曲美他嗪,就是心內(nèi)科常用藥物,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療。 四、反興奮劑的艱難之路
  上世紀60年代,國際奧委會針對興奮劑泛濫的嚴峻現(xiàn)實,率先開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開展反興奮劑斗爭。國際反興奮劑斗爭總的來說分為三個階段,見圖七:


圖七

  第一階段是從1968年至1988年,基本上是國際奧委會單打獨斗;第二階段是從1988年至1998年,各國政府開始參與反興奮劑斗爭;第三階段是世界反興奮劑機構(gòu)領導下的全球反興奮劑新格局正式形成。20世紀90年代,興奮劑的新品種、新方法不斷出現(xiàn),興奮劑檢測技術(shù)又相對滯后,難以有效檢測出運動員正在使用的新型興奮劑。國際奧委會也因利益沖突而在領導世界反興奮劑斗爭上受到質(zhì)疑。
  國際奧委會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開始采取了一項有力打擊興奮劑的措施。當時國際奧委會決定,每屆奧運會的樣品將被保留8年,一旦有成熟的檢測新方法便可以隨時重新檢測樣品,增加反興奮劑威懾力。從2014年索契冬奧會開始,樣品保存時間被延長至10年。2015年新版《世界反興奮劑條例》正式將10年條款納入規(guī)程。一般的興奮劑檢測流程為,見圖八:


圖八

  從1985年開始,中國陸續(xù)出臺了30多個相關法規(guī),最高級別的有《體育法》,行政法規(guī)有《反興奮劑條例》,部門規(guī)章有《反興奮劑管理辦法》和大量的反興奮劑規(guī)范性文件。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興奮劑的檢測就像是跟在興奮劑后的貓,正如中國反興奮劑中心副主任吳侔天所說:“貓一定是在老鼠后面跑的,不可能貓跑在老鼠的前面,老鼠追貓。”能肯定的是,一旦查出興奮劑使用跡象,被剝奪的不僅是象征榮譽的獎牌,還有個人被尊重的權(quán)利。

反興奮劑:一場沒有盡頭的戰(zhàn)爭

圖文簡介

2016里約奧運會已經(jīng)結(jié)束,不少人開始了對四年后東京的期待。然而關于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