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武警森林部隊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一支森林防火、滅火專業武裝力量,他們撲滅森林大火的方式也許是你聞所未聞的方法:以火攻火?炸彈滅火?種樹防火?接下來,我們從滅火的原理、原則和方法這三個方面來了解森警戰士是如何滅火的。
  一、滅火原理
  要想撲滅大火,就要熟知滅火的基本原理。森林燃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森林可燃物、氧氣、溫度,統稱為“燃燒三要素”。在森林燃燒時,如果去掉“燃燒三要素”中任何一個要素,燃燒就會停止。因此,在撲救森林火災中,就是要采用各種手段徹底破壞“燃燒三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


燃燒三要素示意圖

  (一)隔離可燃物
  隔離可燃物是指將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的可燃物分離,使可燃物分布間斷。通常采取人工、機械、爆破等方法。例如:手工工具開設阻火線,消防車、推土機開設隔離帶,利用森林滅火索爆破開設阻火線等都是利用隔離可燃物原理滅火。
  (二)隔絕空氣
   正常情況下,空氣中氧氣含量占21%,當空氣中氧氣含量低于14%~18%時,燃燒就會緩慢直至終止。滅火中通常采用不燃或者不易燃的物質覆蓋在燃燒的可燃物表面,使可燃物缺氧導致熄滅。例如:用土覆蓋或者用化學藥劑產生泡沫覆蓋可燃物,也可用化學滅火劑受熱分解,產生不燃性氣體使空氣中氧氣濃度下降,從而使火熄滅。
  (三)降低溫度
  森林可燃物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當溫度降到燃點以下時,火會熄滅。在滅火時,通常利用水泵、水槍、飛機吊桶、森林消防車向火線噴水,使正在燃燒的可燃物溫度降至燃點以下,達到滅火目的。
  二、滅火原則
  “打早、打小、打了”是撲救森林火災的基本原則,是須貫徹于整個撲火過程中的。“打早”是指及時撲火,“打小”是指撲打剛發生的火,“打了”是指撲火的徹底性,既要撲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滅一切余火。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打早是滅火的前提,打小是滅火的關鍵,打了是滅火的核心。只有實現這“三打”,才能把森林火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撲火過程中,要根據火場的實際情況,一般按照控制火勢蔓延、撲滅明火、火場看守的步驟進行。
  三、 滅火方法
  撲滅森林火災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滅火方法(也稱積極滅火法或進攻型滅火方法),另一種是間接滅火方法(也稱建立防火線隔離法或以守為攻型滅火方法)。
  直接滅火方法是使用滅火機具直接與火交鋒,使火停止燃燒。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人能靠近的弱度、中度地表火滅火,不適合猛烈燃燒的大火或樹冠火。直接滅火法采用的機具很多,可以使用機械撲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學滅火藥劑、水、土。如常的機降滅火、直升機掛桶滅火、滅火彈滅火、水炮滅火、化學滅火等都屬于直接滅火方法。
  間接滅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離帶,如開防火線、挖防火溝、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適用于猛烈燃燒的地表火、樹冠火和難滅的地下火,比較有代表性是以火攻火、打隔離帶滅火等。
  以火攻火,乍一聽覺得不可思議,在撲火現場,我們有時可以看到當火勢比較大時,有專門的森警戰士手執點火器,在地表放火。這是做什么,為什么要再點把火?原來,這是森林撲火的有效戰法——以火攻火,就是在火線前方一定的位置,通過用人工點燒法燒一條火線,人為控制使這條火線向火場燒去,留下一條隔離帶,從而達到控制火場撲滅林火的目的。在眾多滅火手段中,以火攻火是行之有效的滅火手段之一,它不僅可以用于阻截急進樹冠火或急進地表火,使燃燒區前方的可燃物快速燒掉,加寬防火隔離帶,也可以改變林火的蔓延方向,減低林火的蔓延速度。
  在森林大火撲火現場,我們還經常看到大隊人馬在距離火線一定位置挖溝伐樹而不是去直接撲火,這是為什么?原來他們這是在打隔離帶,在火勢迅猛的情況下這樣能保住更多森林。一般在火勢迅猛無法靠近時,在某個地段把樹林放倒,挖掉地上防腐層,使地上沒有可燃物,這就是打隔離帶滅火。當森林大火火勢很大,發生樹冠火和高強度地表火產生大量熱能、煙塵和火星,人無法直接接觸火線,不能集中兵力一舉撲滅時,為了減少林火面積和可能發生的危險,滅火時就需要采用這種間接撲救方式。
  隨著我國專業撲火力量的不斷加強,一批高科技撲火手段逐步運用于森林火災撲救中,起到了更加高效迅速的作用,如通過計算機模擬預測火災發生的趨勢選擇科學的救火方式等等,為撲滅森林火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遼寧本溪突發山火,看專業隊員如何撲火

sp

圖文簡介

我們知道,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