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我們從哪里來?一直是中國人不斷追問的一個問題。
2016年7月,《自然》雜志刊文,內容是中國正在改寫人類起源學說。多地區進化學說曾經是少數派,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都在支持這種學說。
現代中國人,真的是從非洲來的嗎?還是多地區進化的結果呢?讓我們一起與吳新智院士共同探討。
當年,女朋友問我:“人是從哪里來的?”
我心想:“寶貝兒你能再宛轉一點兒嗎?”
我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她。
后來,我們的兒子問我:“爸爸,中國人是從哪里來的?”
我眼前浮現起了一幕幕畫面。
不,不是那種畫面。
是當年歷史課本上的一幅幅猿人頭像,和教材編輯們想象出來的他們的生活畫卷:
爸爸們打獵回來,媽媽們拿出了新摘的果子,大家開開心心地圍著火堆聊天,用簡潔的語言交流著一天的見聞?!吧??隔壁山洞的又懷孕了?!”
我記得他們的名字:周口店猿人,藍田人,元謀人…
現在我才知道,科學家們其實一直在爭論,這些可愛的猿人,到底是不是咱們的祖先。
關于中國人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近期走出非洲”學說
190萬年前,非洲的古猿走出非洲,來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國,成為這些地方猿人的共同祖先,這一點科學家們沒有異議。
上百萬年過去了 ,這些猿人身上猿的特點越來越少,人的特點越來越多,他們變成了——
按理說,他們應該逐漸變成了現代人。但是大多數的人類學家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大約6萬年前,從非洲又走出一批剽悍的猿人,把世界各地的猿人全部消滅掉,取而代之成為世界各地現代人的祖先。這叫“近期走出非洲”學說。之所以大多數人類學家認同這一學說,是因為他們采用了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并自認為找到了基因上的證據。
“多地進化學說”
但還有少數科學家堅持認為,世界各地的猿人并沒有被消滅掉,他們繼續生兒育女,茁壯成長,并同來自非洲、歐洲的猿人朋友們親密接觸,交流基因,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人類。這稱為“多地進化學說”,1984年提出這一假說的三位人類學家中,就有一位是我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先生。
在“多地進化學說”的基礎上,針對“中國人從哪里來”這個問題,吳新智先生在1998年提出了“連續進化為主附帶雜交”的假說。
顧名思義,吳先生認為,現代的中國人,是中國猿人連續進化而產生的,中間確實產生了和歐洲、非洲地區猿人雜交的情況,產生了基因交流,但不是主流。
吳新智先生所用的,是化石比對的傳統方法,他找到了中國各個時期(包括現代)、各個地區猿人及人類頭蓋骨顯著的共同特征,作為連續進化為主的有力證據。
但是,在分子生物學的新方法面前,吳先生的學說很快變成了少數派,到今天也仍然是這樣。
然而,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新材料、新證據,卻都逐步印證著吳先生假說的正確性。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開始反思分子生物學方法的局限性。
所以,當有人再問你“中國人是從哪里來的”這樣的問題時,你不妨試試“連續進化為主附帶雜交”這個說法,看能不能讓他閉嘴。他如果膽敢說出“近期走出非洲”這樣的字眼兒,你可以指著他的門牙說:“你看,你的鏟形門齒…”算了,具體的特征比對還是看下面的視頻吧。
最后,善意的提醒你,老人家一輩子的研究,不要指望3分鐘的視頻就完全看得懂…年輕人,沒事還是要多讀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