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種刺激因素的存在,機體每天都會出現異常細胞包括腫瘤細胞,這些異常的細胞或通過自我修復機制恢復正常,或被機體免疫細胞識別并清除。盡管如此,仍有一定比例的原發性腫瘤在人體免疫系統監視下產生、發展、轉移和復發,這表明腫瘤具有逃避機體免疫監視的能力。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其腫瘤發生的幾率比正常人要高3-5倍。可見免疫系統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腫瘤免疫治療是在腫瘤免疫學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生物學手段,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防御機制來發揮抗腫瘤效應。過去幾十年來,抗腫瘤免疫療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當下,腫瘤免疫療法已經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外的第四大支柱。比起化療和放療,免疫療法副作用更小,是很多患者的福音。
那么,到底什么是免疫療法呢?廣義上說,凡是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的方法都是免疫療法。狹義上說,免疫療法一方面指的是今年鬧的沸沸揚揚的“魏則西事件”中的生物治療,也就是細胞療法;另一方面指的是包括腫瘤疫苗、生物活性因子如干擾素、白細胞介素和單克隆抗體等藥物或疫苗療法。
只有針對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的細胞或藥物,才能真正發揮抗腫瘤的作用。第一,這種藥物要能識別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也就是藥物的靶向性問題。如果“好人”“壞人”一塊殺那肯定不行,這也是某些生物治療不起作用的原因之一,雖然“警察”的數目增多了,但是這些“警察”無法分辨誰是“壞人”,這種治療也是沒有用的。第二就是找到了“壞人”,怎么才能將其“繩之以法”。因為腫瘤細胞可以收買“警察”,削弱其戰斗力,也就是抑制機體的免疫力。這是非常恐怖的,好在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機體的免疫檢查點就好像是一個關卡,告訴免疫系統是該“繼續進攻”還是“下班休息”。腫瘤細胞正是利用了免疫檢查點的指揮功能,讓機體的免疫系統一直處于“下班休息”的狀態,不能正常工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正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發出的“下班休息”的信號,恢復免疫系統的正常工作,進而對腫瘤細胞發動進攻。
2015年8月,91歲高齡的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宣布自己罹患晚期黑色素瘤,病灶最早在其肝臟被發現,后來又轉移到了大腦。隨后,卡特接受了手術、放療和一種新型免疫治療。而這種免疫藥物就是如今在腫瘤患者及醫生中大名鼎鼎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rogrammed death-1)抑制劑。那么,神奇的PD-1抑制劑是如何抗擊腫瘤的呢?
PD-1存在于免疫T細胞表面, PD-L1存在于腫瘤細胞表面。PD-1與PD-L1結合后導致T細胞凋亡,免疫系統無法抗擊腫瘤細胞。而PD-1抗體正好阻止了PD-L1與PD-1的結合,使T細胞保持自身的免疫活性,機體免疫功能得以發揮,從而殺滅腫瘤細胞。目前,有兩個PD-1抗體獲批,分別為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前者的適應癥為黑色素瘤、肺癌、腎癌以及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后者獲批的適應癥為黑色素瘤和肺癌。
腫瘤細胞具有逃避免疫應答的神奇能力,免疫耐受是腫瘤領域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抗體的出現給了我們抗擊腫瘤免疫耐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