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感覺才過了5.20沒多久,又一個情(nue)人(gou)節已悄然而至。逢年過節的買買買,送送送,空的是荷包,傷的是腦細胞。離七夕僅剩不到一周的時間,沒準備好禮物的你該怎么辦? 

  俗話說,抓住男(女)人的心,要抓住男(女)人的胃。今年七夕,讓我們換個花樣,做幾道“所吃并非所見,所嘗并非所想”的分子料理,讓你的TA刮目相看。 

   

    

  分子料理——食物科學與烹飪藝術的完美結合 

  分子美食學Molecular Gastronomy)是一門科學研究,注重探索食物在烹飪過程中化學及物理上的變化。它屬于食品科學的一個分支,由匈牙利物理學家Nicholas Kurti 和法國物理化學家Hervé This 1988 年共同提出。而應用這些研究理論做出來的料理則被叫做分子料理Molecular Cuisine),俗稱科研創新菜。 

  它誕生于以美食著稱的西班牙,因其獨特的烹調方式和特殊的口感而引得眾多食客熱捧。雖然從概念提出到現在只有短短的30年,分子料理所開發的設備與概念理論早已融入當代料理之中。傳統與現代碰撞出更多美味。 

  不同于一般的美食,分子料理通過改變食物的分子結構來制作菜肴。它的烹調方式基于科學原理,在不同物質及儀器的幫助下,解構重組現有食物,令其產生物理與化學變化,從而生成顛覆傳統廚藝與食物外貌的一道道佳肴。 

  分子料理的廚師們更像是魔法師,不僅僅使用鍋碗瓢盆,更把針管、水浴箱從實驗室搬到廚房,變出一道道令人瞠目結舌的菜品。所以我們可以說,分子料理是食物科學與烹飪藝術的完美結合。 

    

   

    

  分子料理界四大天王 

  中華料理里利用炒、爆、熘、燒、燜、煨、燴、鹵、煎、炸、烹、煮、燉、煲、蒸、烤、腌、淋等十八般武藝來制作各道菜肴。在分子料理界,最常出現的四大天王要算上低溫烹調技術(Sous-vide)、固化球形技術(Spherification、乳化技術(Emulsification)與液氮速冷技術(Liquid Nitrogen 

  1)低溫烹調技術時間魔法,萃取原鮮 

  低溫烹調是將食物(肉類為主)密封在真空袋中,然后放在恒溫的儀器中以低溫(65℃左右)長時間(45分鐘至1小時)烹煮。在這樣低溫烹調的過程中,蛋白質沒有經過最后階段的變形,因此肉色保持粉紅色,肉質軟嫩,水分充分的鎖在了纖維中。某些肉類甚至中心還保留果凍般的口感。與煎、炸、蒸、煮相比,肉類的原汁原味、顏色香氣被完整的保存下來。 

   

  圖片素材源于:http://www.molecularrecipes.com/ 

    

  2)固化球形技術爆漿晶球,其樂無窮 

  分子料理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口感就是爆漿了,其中利用的就是分子料理技法中的正向球化技術反向球化技術 

  正向球化技術的原理是將食材汁液添加到海藻酸鈉(褐色海藻抽取物)攪拌均勻,并把混合物緩緩滴入鈣離子溶液(氯化鈣水溶液)后撈起。這些物質進入到溶液中后,海藻酸鈉會與鈣離子反應形成一層超薄的海藻酸鈣的球膜,包裹著內部的果汁溶液。這層膜對比其它膠體柔韌性更強,同時熱不可逆,不會輕易破碎。 

  從制作過程上說,正向球化技術是褐藻酸鈉浸入鈣質溶液獲得的,而反向球化技術則是把添加了乳酸鈣的液體滴入褐藻酸鈉溶液形成的。球形的大小取決于運用儀器大小,而晶體的口感則視浸入液體的時間而定。 

   

  圖片素材源于:http://www.molecularrecipes.com/ 

    

  3)乳化技術神馬浮云,輕盈綿密 

  乳化技術原本是指把水、油混合在一起的過程,最典型的應用就是制作蛋黃醬。然而,現在這一技術被廣泛應用在了制作泡沫上。這也需要提到一個叫作大豆卵磷脂物質的乳化作用。 

  大豆卵磷脂同時具有親水與親油分子,能將水與空氣打出的泡沫維持在穩定的狀態。通常,廚師會在食材汁液中加入大豆卵磷脂,用攪拌器打勻,灌入氮氣瓶中,打出泡沫。攪拌的過程中拌入越多的空氣,越能得到綿密堅挺的泡沫。這個技巧被廣泛運用在醬汁的制作,達到奇幻的視覺效果。 

   

  圖片素材源于:http://www.molecularrecipes.com/ 

 

  4)液氮速冷技術冰點之下,霧里探花 

  液氮速冷技術利用液態氮氣的超低溫(沸點在負一百九十六度左右)特性,瞬間冷凍食物。在這種超低溫環境下,食材中的水并不會凝結為大顆粒的冰晶,而是形成細小的顆粒。在極短的時間內分子重組,因此產生特殊的口感和質地。同時,液氮在常溫下會氣化,能夠制造一種云霧繚繞的特效,宛如魔術大秀。 

   

  圖片素材源于:http://www.salon.com/2010/07/17/cooking_with_liquid_nitrogen/ 

    

  分子料理也“接地氣” 

  縱觀各個米其林三星餐廳,都會用上三兩個分子料理的小技巧。雖然我們去品嘗那些高大上菜肴的機會不多,但是殊不知,不少接地氣的食物也算是和分子料理沾親帶故。 

  比如,承載著我們童年回憶的街邊棉花糖。一勺勺的白砂糖投入機器中,竟然能夠噴出棉絮狀的絲線。纏繞一起,像是蓬蓬白雪,又似朵朵浮云。其實,這是由于機器中心的加熱腔釋放出來的熱量打破蔗糖的晶體排列,使其變為糖漿。再通過離心力將糖漿從小孔噴射到周圍凝固成糖絲。從顆粒狀到絲狀,這一物理性狀的改變,也改變了食物的風味。 

   

  說到另一道菜肴,鹵水點豆腐,則是通過改變原材料的化學性質,來得到不一樣的口感。豆腐的原料——黃豆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質,占約36%~40%。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所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質的表面,帶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由于這些基對水的作用,使蛋白質顆粒表面形成一層帶有相同電荷的水膜的膠體物質,它讓顆粒相互隔離,并且不會因碰撞而粘結下沉。 

  而鹽鹵是結晶氯化鎂的水溶液,屬電解質溶液,它們在水里會分成許多帶電的小顆粒——正離子與負離子,由于這些離子的水化作用而奪取了蛋白質的水膜,以致沒有足夠的水來溶解蛋白質。 

  另外,鹽的正負離子抑制了由于蛋白質表面所帶電荷而引起的斥力,這樣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顆粒相互凝聚成沉淀得到豆腐。 

   

    

  分子料理,在家也可以嘗試 

  說了這么多,這種充滿科學色彩的分子料理到底怎么做呢?如果你是廚房小白,也不用怕,這里給大家精心推薦三道典型的家常分子菜:鱷梨慕斯佐醬油果凍,番茄瓊脂意粉,球形芒果味意大利餛飩,具體做法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鱷梨慕斯佐醬油果凍 

  

    

  番茄瓊脂意粉 

 

  球形芒果味意大利餛飩 

    

  燭光搖曳,在傳統手法烹飪的美食中,不妨穿插幾道充滿奇特口感的分子料理。相信這一定會給你的TA留下一個難忘的七夕記憶。 

    

  參考文獻 

  [1]   http://www.molecularrecipes.com/ 

  [2]   陳元慈 廚藝科學 開啟後分子料理時代 http://www.kindom.org.tw 

  [3]   分子料理全方位透析知識集合 壹讀 https://read01.com/AE6J3N.html 

  [4]   http://www.foodcouture.net/vegetarian/avocadomousse.html 

  [5]   http://www.molecularrecipes.com/spherification-1/spherical-mango-ravioli-recipe/ 

  [6]   http://www.molecularrecipes.com/gelification/tomato-agar-spaghetti/ 

分子料理有什么樣的科學原理?

圖文簡介

俗話說,抓住男(女)人的心,要抓住男(女)人的胃。今年七夕,讓我們換個花樣,做幾道“所吃并非所見,所嘗并非所想”的分子料理,讓你的TA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