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鉆獲236℃的高溫干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鉆獲溫度最高的干熱巖體,它實現了我國干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初步評價全國陸域干熱巖資源量為856萬億噸標準煤,根據國際標準,以其2%作為可采資源,全國陸域干熱巖可采資源量達17萬億噸標準煤。
專家認為,地熱資源已成為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干熱巖又是其中最具應用價值和利用潛力的清潔能源。
青海共和盆地獲高溫干熱巖體(圖片來自網絡)
干熱巖是什么?利用干熱巖我們能夠干什么呢?要了解這些,首先還得從地熱能說起。
干熱巖及其分布
地球內部很深處存在放射性元素,這些元素不斷進行著熱核反應,具有非常高的溫度,估計地球中心的溫度有6000℃。這樣巨大的熱能,通過大地的熱傳導、火山噴發、地震、深層水循環、溫泉等途徑不斷地向地表散發,這樣,便產生了地熱能。因此,地球被形象地形容為“大鍋爐”。
地熱能開發(圖片來自網絡)
而干熱巖就是一種新興的地熱能源。
干熱巖是埋藏于地面1km下、溫度大于200度的、內部不存在流體或僅有少量地下流體的巖體。干熱巖的分布幾乎遍及全球,用一些科學家的話說,它是無處不在的資源。世界各大陸地下都有干熱巖資源。
不過,干熱巖開發利用潛力最大的地方,還是那些新的火山活動區,或地殼已經變薄的地區,這些地區主要位于全球板塊或構造地體的邊緣。
最具潛力的地熱資源——干熱巖型地熱(圖片來自網絡)
干熱巖發電的流程
干熱巖發電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干熱巖發電是通過深井將高壓水注入地下2000~6000米的巖層,使其滲透進入巖層的縫隙并吸收地熱能量;
再通過另一個專用深井(相距約200~600米左右)將巖石裂隙中的高溫水、汽提取到地面;
取出的水、汽溫度可達150~200℃,通過熱交換及地面循環裝置用于發電;
冷卻后的水再次通過高壓泵注入地下熱交換系統循環使用。整個過程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進行。
干熱巖發電(圖片來自網絡)
干熱巖發電的優點
干熱巖的熱能是通過人工注水的方式加以利用,而且在利用的整個過程中處于封閉循環系統。因此,干熱巖的利用不會出現象熱泉等常規地熱資源利用的麻煩,即沒有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或阻塞管道的物質出現。
不僅如此,干熱巖發電既不像火電那樣,向大氣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粉塵等氣溶膠顆粒物;而且也不像水電那樣,因水壩的修建而破壞局部乃至整個河流的生態系統,以及在水電廠周圍引起各種程度不一的環境地質災害。
火電發電造成環境污染(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干熱巖發電幾乎完全擺脫了外界的干擾。干熱巖發電不像水電那樣,受水壩所在河流流域降水量多寡的影響,而且也不像火電那樣易受市場上燃煤或油氣價格變化的影響。
地熱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其開發利用對于我國發展清潔能源事業有重要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雖然在地熱直接利用方面在國際上有突出的業績,但相對于人們的需求和我國地熱資源潛力來說,利用程度仍然很低。期待未來地熱能源能夠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36℃!我國新獲溫度最高干熱巖
圖文簡介
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鉆獲236℃的高溫干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鉆獲溫度最高的干熱巖體,它實現了我國干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
- 來源: 移動端科普融合創作
- 上傳時間: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