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季節變化,流感高發的時候,尤其是孩子、老人、孕婦這些身體抵抗力低的人,非常容易患病。生病發燒了,中國人說趕緊拿被子捂汗,而截然相反,西方人說應該用冰塊冷敷,這兩種說法,到底誰對誰錯?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發燒 

  人體正常體溫(腋溫)為36-37攝氏度,健康人的機體可以自動調節體溫,使之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在致熱源(細菌、病毒等)的作用下,體溫調定點上移,當體溫上升超過正常值的0.5℃時,為發熱,即發燒。 

  最常見發熱的原因是感染。細菌、病毒等進入人體后,機體為了保護自己,啟動免疫系統來消滅侵略者,因為一定程度的發熱能幫助人體消滅入侵的細菌病毒,加強防御力,所以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一些物質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讓機體產熱大于散熱,將體溫上升至體溫調定點后維持比較高的體溫,從而導致發燒。 

  當免疫系統獲得勝利,驅除入侵者,消耗了太多能量的身體開始迅速降溫,這時體溫調定點恢復正常,機體散熱大于產熱,在體溫下降至正常期間,我們身體會出大量的汗,帶走大量熱量。 

  但是有時免疫系統與細菌病毒的戰爭持續太久,過于持久的發熱敵我不分,會傷害我們重要的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長期的高溫使心跳呼吸加快,機體代謝增加,再加上高燒使我們食欲不振,導致人體能量大量消耗而補給不足;6個月-6歲的小孩子還有可能出現高熱驚厥。 

  那發燒時到底應該怎么做?冷敷or捂汗? 

  對于發燒,這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無缺的通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本來發燒就已經很難受了,用冰塊冷敷可能會讓我們更難受。冷敷使皮膚血管收縮,反而還不利于散熱。 

  從發熱機制來說,冷敷降溫是南轅北轍,就算一時強行將體溫降低至正常范圍,可是體溫調定點沒有下降,只會會引起機體更嚴重的產熱。 

  可是對于持久的高溫患者,過高的體溫會損傷中樞神經系統,頭部冷敷降溫有助于保護大腦。 

  而用被子捂汗有用嗎? 

  在體溫持續高溫時,我們會覺得你再蓋一層被子不悶不難受嗎? 

  在體溫上升至調節點時,機體減少散熱,是捂不出汗的。而出汗時,機體散熱增加,用被子捂著則不利于散熱。特別是對于一周歲以下的嬰幼兒,捂久了可能會導致捂熱綜合征,輕者脫水,重則損傷中樞神經系統。 

  當體溫未上升至體溫調節點時,我們會有手腳冰涼,寒戰不止的時候,適當蓋被子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體溫,緩解不適。但達到體溫調定點,持續高溫時就不用再捂熱了。 

  而且發燒不用立刻退燒。美國兒科學會最新指南指出,如果孩子沒有明顯不適,健康孩子39℃以下不用退燒,超過39℃孩子明顯不適才需要退燒。而中國指南認為超過38.5℃才需要退燒。 

  發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癥狀,發燒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休息,冷了蓋被子,太熱了冷敷,出汗了多喝水,還有及時補充營養。大部分發燒可以自愈,不用去醫院,如果病情持續加重,身體感到非常不適,則應該去醫院聽從醫生的指導。 

發燒應該捂汗還是冰敷?

圖文簡介

又到了每年季節變化,流感高發的時候,尤其是孩子、老人、孕婦這些身體抵抗力低的人,非常容易患病。生病發燒了,中國人說趕緊拿被子捂汗,而截然相反,西方人說應該用冰塊 冷敷,這兩種說法,到底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