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地震,人們有哪些常見的誤解?比如地震云,是不是并不存在?地震發生了,有哪些錯誤的自救方法還在流傳?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由于它的突發性和巨大破壞性,使得大家覺得地震非常的可怕,這中間也產生了很多的誤解,比較常見的誤解有以下幾種:一、地震謠言。由于很多人對地震知識了解不多,尤其是對地震活動知之甚少,現在的信息傳播又很方便快捷,使得一些不真實的地震謠言傳播很廣,很多人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放任甚至助長謠言的傳播。實際上,目前人類對地震活動,尤其是臨震地震活動的認知水平不高,還不能得出某地將發生地震的科學結論。二、地震云。首先,“地震云”不是科學概念,它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目前,盡管大部分網友對“地震云”一詞并不認同,但也有不少的網友將信將疑,這也說明大家對地震的恐懼。實際上,以目前地震科學的實際認知水平看來,什么樣的云,和地震的發生,都沒有因果關系,云是氣象學的范疇,是大氣環流的存在形式,地震是地球內部應力的變化與調整的結果。三、地震。一談到地震,很多網友第一反應覺得它很可怕,地震也確實可怕,這大家怕的地震的巨大破壞性。實際上,全球每年大概發生500多萬次地震,99%的地震對人類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只有極少數的5級以上的地震才會有一定的破壞性。但地震對于人類而言,是我們了地球的內部結構唯一的途徑。四、地震預報。很多網友把地震預警、地震預測、地震速報和地震預報經常混淆,甚至誤解,現在分別討論。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后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于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預警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地震已經發生了,二是有較好的信息判斷該地震是一個具有破壞性的地震。而地震預測是指人們用科學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判斷和理論研究,對未來地震的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做出估計。因此,地震預警相比地震預測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在日本等國家起到了很好的減災效果,中國也在積極發展地震預警技術,而地震預測到目前為止還是世界難題。地震預測與地震預報雖然都是對來地震的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做出估計,但是地震預測是科學研究行為,而地震預報是由省級及以上人民政府根據科學家做出的地震預測,經過會商及評估后做出的政府行為,因此,二者發布的主體不同,法律效力也不同。個人可以進行地震預測的相關研究,但私自對社會發布個人的地震預測意見是違法行為,引起嚴重后果的要承擔法律責任。地震速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后,地震臺網在最短時間內通過自身觀測網絡所觀測到的實時地震波形記錄,通過計算分析給出地震發生的地震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大小,以及震中所在位置的地名等,而地震預報雖然也是給出地震的這三個要素,但是在震前發布。

【地震問答專題】地震發生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