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7月30日上午9時,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于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17架武直-19組成“八一”標識,象征著人民軍隊的“八一”起點;12架武直-10和12架武直-19共同組成“90”字樣,象征著人民軍隊90年的光輝歷程。 那么武直-10和武直-19各有什么特征,和不同呢?

排成90字樣的紀念標識梯隊

  武直-10

  武直-10作為我國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武裝直升機之一,是我國陸軍航空兵主力打擊武器,在空-地聯合作戰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武直-10屬于6噸級中型武裝直升機,采用雙發動機、正常旋翼加尾槳布局,五葉旋翼、四葉尾槳,階梯式縱列雙座設計,炮手在前,駕駛員在后,后三點式固定起落架。發動機采用并軸自由渦輪式渦輪軸發動機,安裝在機身兩側,旋翼采用碳纖維大梁、蒙皮和不銹鋼、玻璃纖維加固,可抗小口徑機炮炮彈直接命中,可折疊以減小停機和運輸占地面積。機身采用窄機體設計,縱列雙座布局可有效減少被彈面積和風阻,兩個乘員座艙互相獨立,有防彈玻璃風擋和裝甲加強。前起落架采用帶液壓緩沖的重型支柱,在墜機狀態可以有效的吸收沖擊力以保證乘員的生命安全。

武直10

  武直-10機身兩側裝有短翼,在高速飛行時可為旋翼卸載,短翼上安裝有兩對武器掛點,短翼外側一對掛點可以掛載四聯裝ADK-10半主動激光制導重型反坦克導彈掛架,內側一對掛點則一般掛載19連裝火箭彈發射巢。機頭下部安裝一門鏈式機炮,機頭正面為火控系統安裝掛點,分為上下兩部分,各自有獨立的雙向穩定系統,可分別獨立旋轉、穩定,上部為飛行員夜視系統,采用紅外熱像儀,可以為飛行員提供各種速度和高度下的夜視能力和貼地飛行能力;下部為炮手的截獲-打擊系統,為光電式綜合瞄準鏡,同時兼容大小視場下的搜索-跟蹤能力,具有白光電視、熱成像夜視、激光測距三個通道,可以有效滿足全天候條件下的搜索-打擊任務。

  軍事專家杜文龍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武直-10是我們國家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從這款直升機來看,無論是外形設計、隱身設計、火力方面都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和目前世界上流行通用的武裝直升機,有很多方面非常類似。比如機身很窄,被彈面也很窄。另外,它的油箱,包括一些核心設備,都采取了一些抗墜和抗毀措施。火力打擊能力方面,從外掛架上,明顯看到可以攜帶8枚反坦克導彈。這樣對坦克的銷毀能力,至少可以達到1:8。所以讓我們國家陸軍立體作戰能力有了實質性的進步和改進。”

閱兵式上的武直10

  武直-19

  武直-19是武裝直升機兼偵察直升機,是直9 , H410A、H425以及H450民用直升機的軍用衍生型。

  武直-19采用串列式座艙布局、四葉復合材料旋翼、函道式尾槳、外置4個武器外掛點和前三點式起落架等武裝直升機的典型特色。

飛行中的武直19

  武直-19的最大起飛重量為4.5噸,最大飛行速度為245千米/小時,航程可達700千米。由于采用了隱身設計,窄機身的面積小,雷達反射特征得到了有效控制,被密集防空火炮命中的概率降低;而先進的槳葉設計,也使其噪聲水平獲得很大改善;由于玻璃座艙采用了多面結構,其外觀光學特征明顯降低。

  武直-19可以作為與武直-10配合使用的偵察機型;另外,武直-19噸位較小,使用成本較低,也可作為武直-10的有效補充,形成高低搭配。(整理|光明網記者肖春芳)

空中標識梯隊為什么選擇武直-10和武直-19?

圖文簡介

7月30日上午9時,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于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17架武直-19組成“八一”標識,象征著人民軍隊的“八一”起點;12架武直-10和12架武直-19共同組成“90”字樣,象征著人民軍隊90年的光輝歷程。 那么武直-10和武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