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立克次氏體目中的附紅細胞體引起的豬的一種以急性黃疸性貧血和發(fā)熱為特征的傳染病。各種品種、性別、年齡的豬均易感,但以仔豬和母豬多見,其中哺乳仔豬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被閹割后幾周的仔豬尤其容易感染發(fā)病。病豬和隱性感染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該病可通過接觸、血源、交配、垂直及媒介昆蟲叮咬等多種途徑傳播。動物之間可通過舔傷口、互相斗咬或喝血液污染的尿液以及被污染的注射器、手術器械等媒介物而傳播;交配或人工授精時,可經污染的精液傳播;感染母豬能通過子宮、胎盤使仔豬受到感染。 一、臨床癥狀 病豬一般體溫39.5℃以上,皮膚從紅色轉為黃白,眼結膜蒼白,黃染,鼻鏡干燥無汗珠,口腔蒼白呈土黃色。四肢無力,喜歡臥地。排黑色干糞,尿黃紅量少,停食或少食,愛喝臟水,愛吃沙石、黃土。體表淋巴結觸診可摸到腫大,如股前淋巴結、頜下淋巴、腹股溝淺淋巴結等。 二、剖檢變化 剖檢病變有黃疸和貧血,全身皮膚黏膜、脂肪和臟器顯著黃染,常呈泛發(fā)性黃疸。全身肌肉色澤變淡,血液稀薄呈水樣,凝固不良。全身淋巴結腫大,潮紅、黃染、切面外翻,有液體滲出。胸腹腔及心包積液。肝臟腫大、質脆,細胞呈脂肪變性,呈土黃色或黃棕色。膽囊腫大,含有濃稠的膠凍樣膽汁。脾大,質軟而脆。腎腫大、蒼白或呈土黃色,包膜下有出血斑。膀胱黏膜有少量出血點。肺腫脹,瘀血水腫。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出血黃染,有少量針尖大出血點,心肌蒼白松軟。軟腦膜充血,腦實質松軟,上有針尖大的細小出血點,腦室積液。 三、防治方法 1.肌肉深部注射強力血蟲凈,用配套強力熱通靈稀釋每公斤體重4毫克,每日1次,連用3天。 2.北斗膽素10~20毫升、維生素B125~10毫升、磺胺間甲氧嘧啶鈉10~20毫升、地塞米松10~15毫克分別一次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3天。 3.補血補鐵針5~10毫升,一次性肌肉注射。 4.新購入豬只必須定期驅蟲、消滅病源,以阿維菌素為主每公斤體重0.01毫升,隔7日再注射一次或用“強力弓焦靈”口服,每公斤體重1.6毫克,每日1次,連用3天。 5.消滅控制傳染來源,凈化環(huán)境。每天1~2次打掃豬舍、場地,保持豬舍床面無糞便、干燥潔凈。每周兩次消毒,對圈舍過道、天花板及運動場都要噴霧消毒,不留死角。藥物用10%~20%聚維酮碘或2%~5%氫氧化鈉。對于糞便必須無害化處理,如堆積發(fā)酵等。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