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季,隨著氣溫和水溫的不斷上升,天氣不穩定、水溫變化大會引起上下水層對流,帶起池底的寄生蟲卵進入水體孵化,泛底、倒藻導致有機物增加,各種病原生物活動加強,給寄生蟲提供繁殖的載體。在適宜溫度下,休眠的蟲卵開始復蘇,容易使魚類感染各種疾病,尤其是寄生蟲病容易暴發,嚴重影響存活個體后期的生長,極易造成大量死亡,損失較大。對防治的方法及用藥應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治療、慎重用藥”的原則。 重視提高魚體自身抵抗力:魚類越冬后,體質消耗較大,因此,進入春季水溫升高,魚類開始攝食后,要注意加強魚類的營養,選用較好的配合飼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同時,可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一部分營養及免疫調節劑,使魚類的體質得到較快的恢復,大大提高對外界寄生蟲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蟲病的暴發。 水質是防治寄生蟲病的首要條件:大部分寄生蟲多存在于水質比較臟、有機質含量高、且放養密度大的養殖水體中,因為一般這樣的水體溶氧量不足,魚類抵抗力相對較弱,感染包括寄生蟲在內的各類疾病的幾率較大,因此,調好水質是預防魚類寄生蟲病的關鍵。養殖戶可以定期使用一些綠色環保的生物制劑調節水質,并根據池塘底泥的類型,選擇適合的底質改良劑改善池塘底部環境,此外,養殖戶還應根據個人的養殖管理水平適當調整放養密度。 把握最佳殺蟲時機,對控制寄生蟲發病率非常關鍵:要想殺蟲效果好,殺蟲時機的選擇非常重要,在4月份之前殺蟲的魚塘寄生蟲發病率底。殺蟲應當以水溫為參考標準,當水溫升高到16℃~21℃,天氣保持連續3天以上的晴天時,就可以進行殺蟲。另外,在實際生產中,觀察池塘,當看到魚吃食的時候“炸群”有魚在水表面不間斷跳動,在岸邊攪動水體或者狂游不止,身體打轉失去平衡;晚上聽到魚拍打水面的聲音;天氣正常時,魚吃食量突然下降,就要開始殺蟲了。建議用聚酯類在增氧機附近或投餌機附近潑灑,能達到更好的殺蟲效果。 中草藥一般定性不定量,使用中草藥殺蟲劑量要足夠,通常中草藥殺蟲劑的藥效發揮出來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養殖戶應該耐心觀察,一般兩三天后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殺蟲后一定要消毒,因為這些蟲主要寄生在腮上,蟲雖然殺了,此時細菌正好乘虛而入,很容易引起細菌性爛鰓,所以殺蟲后一定要消毒。使用聚維酮碘進行全池消毒,在晴天的早晨消毒最佳,效果好,藥性溫和,而且渾發快,注意用藥后開啟增氧機。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