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前池塘準備 苗種池選好后,首先要進行整修,抽干池水,加固池埂,清除多余的淤泥,人工開挖深水區的溝渠,建造淺水區及必要土堆,為淡水小龍蝦的穴居提供條件。同時安裝防逃設施,防逃材料可以用石棉瓦、硬塑料板、水泥瓦等,只要能起到防逃效果即可。在親蝦入池前15天,用生石灰化成水全池潑灑,清除敵害生物及競爭生物,殺滅病源體,同時將腐熟有機肥堆于四角,用于培養水質,然后進水。進出水口要安裝過濾設施,進出水的過濾網網目須60目以上,防止敵害生物、野雜魚苗及魚卵的進入。 淡水小龍蝦具有地盤性與相互殘殺的習性,為了防止相互殘殺,進水后必須向池中投放一定量供淡水小龍蝦攀緣、棲息、躲藏的隱蔽物,隱蔽物的種類可以是茶樹枝、柳樹根、大葉樹葉、竹筒、黑PVC管等。同時,進水后要向池中移植一定量的水生植物,最好是挺水植物,池埂上的雜草不必除去,可以起到固土、保護洞穴的作用。水生植物的面積以不超過繁育池的1/2為宜,移植時要注意水生植物的品種,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三者兼顧。目前,主要移植的水生植物有水浮蓮、水葫蘆、槐葉萍、水芹菜、黃花水龍等浮水植物;蘆葦、野茭白、慈姑、香蒲、藕等挺水植物;馬萊眼子菜、依綠藻、金魚藻、苦草、聚藻等沉水植物,必要時可在水底平鋪少量的稻草、蘆葦等植物的秸稈,有利于稚蝦的蛻殼與躲藏。 選擇和配對 淡水小龍蝦的性成熟年齡在9月齡以上,體重一般在25克~30克/只,雌、雄極易區別,雄蝦的螯足相對比較粗壯有力,棘突長而明顯(也有雌蝦的螯足比較發達的),關鍵是第五對步足后部雄蝦有兩對鈣質化硬棒,而雌蝦是軟條狀;雄蝦的生殖孔開口在第五步足的基部,不明顯;雌蝦生殖孔開口于第三步足的基部,是一對明顯的暗色圓孔。親蝦的選擇既可在當年的8月~9月份進行,也可在翌年的4月~5月份進行,選擇前要對親蝦(主要是雌蝦)成熟情況進行抽查,盡可能選擇性腺發育豐滿、成熟度好、腹部飽滿有肉的雌蝦作為親蝦。 選擇親蝦的標準:顏色暗紅或黑紅色、有光澤、體表光滑無附著物;個體大,雌雄性個體重都要在40克以上,最好雄性個體大于雌性個體;親蝦雌、雄性都要求附肢齊全、無損傷,體格健壯、活動能力強。 外購親蝦,必須摸清來源、原生存環境、捕撈方法、離水時間等,運輸方法要得當,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不要擠壓,并一直保持潮濕,避免陽光直射,盡量縮短運輸時間,一般不要超過4小時,最好是就近購買。到達塘邊后,先灑水,后連同包裝一起浸入池中1分鐘~2分鐘,再取出靜放1分鐘~2分鐘,反復2次~3次后,讓親蝦充分吸水,排出鰓中的空氣,然后才把親蝦放入繁育池中。放養時要散開,多點放養,不可集中一點放養。親蝦的放養量控制在每畝100公斤左右。 在天然水域中,體長3厘米~8厘米和8.1厘米~13.5厘米兩個規格組中的淡水小龍蝦的雌雄比例都是雌性多于雄性。小規格組雌性占總體的51.5%,雄性占48.5%,雌雄比例1.06∶1;大規格組雌性占總體的55.9%,雄性占44.1%,雌雄性比為1.17∶1。大規格組雌性明顯多于雄性的原因是交配之后雄性易死亡。雄性個體越大,死亡率越高,說明雄性壽命可能比雌性要短。因此,在生產中淡水小龍蝦雌雄親蝦配比以1.5∶1為宜。 親蝦培育 親蝦放養后,要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定期加注新水、更換部分池水,有條件的可以采用微流水的方式,保持水質清新。親蝦由于性腺發育的營養需求,對動物性飼料的需求量較大,喂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懷卵量及產卵量、產苗量。因此,在親蝦的喂養過程中,必須增加動物性、高營養性飼料的投入,一般是每天投喂2次:上午1次,喂量占全天喂量的30%左右;傍晚1次,占全天喂量的70%左右。全天總喂養量占存塘親蝦總重量的4%~5%,根據天氣、攝食情況及時調整,飼料品種以新鮮的螺蜆蚌肉、小雜魚、屠宰場的下腳料為主,適當搭配一些玉米、麩皮、小麥等植物性飼料,喂養方法是動物性飼料切碎,植物性飼料浸泡后沿池塘四周撒喂,各個放養點適當多喂。 在親蝦培育過程中,除控制水質、加強投喂外,還必須加強管理,每天堅持巡塘數次,檢查攝食、水質、交配、產卵、防逃設施等項目,及時撈除剩余的餌料,修補破損的防逃設施,確定加水或換水時間、數量,及時補充水草及活螺螄。對交配與產卵情況必須了如指掌,做好塘口生產的各項目記錄。 由于親蝦放養時間不同,在后期管理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若是6月底7月初放養的親蝦,8月下旬就應開始用蝦籠捕撈部分雄蝦,并同時檢查雌蝦的抱卵情況,逐步把雄蝦捕撈完畢。9月份當幼蝦離開母體后,繼續用蝦籠捕捉雌蝦,捕到有抱卵或抱仔的雌蝦放回池中繼續飼養,同時加強對幼蝦的培養管理,也可捕出幼蝦進行高密度、單獨培養、出售或放入成蝦養殖池中,若是8月~9月份放養的親蝦,必須考慮親蝦的越冬管理,促使其安全交配,產卵、孵化、安全越冬。 繁育池的越冬管理 在整個越冬期間親蝦基本不攝食,消耗很大,因此,越冬前必須加強投喂,增強親蝦的體質,為安全越冬儲備必需的營養,提高越冬的成活率。當水溫降至10℃以下,親蝦基本入洞穴越冬,很少出洞活動,此時應適當加深水位,保證洞中有水或潮濕,但水深不可超過洞口,比洞口略低,否則親蝦會出洞重新選擇地方打洞。當親蝦基本入洞后,沿池塘四周水邊鋪一層薄薄的植物秸稈,如稻草、蘆葦、香蒲等,一是為了保暖,二是為在親蝦越冬前產下的仔蝦提供隱蔽、越冬的場所。 當水位加滿后,要施放肥料,保持水質的一定肥度,一般每畝施放腐熟有機肥100公斤左右,堆于池塘四角或四周的水中。冬季水質由于受天氣的影響,極易變清,根據實際情況,必要時還需追施肥料,力保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目的一是水肥不易結冰,二是水中的浮游生物會增多,尤其到春天,浮游生物會很快地大量繁殖,仔蝦一出洞就極易得到營養豐富、大小適口的天然餌料,提高了仔蝦的成活率。 親蝦的洞穴有兩種,一種是洞口有堆寶塔狀泥土封住,這種洞穴俗稱“封口洞”,蝦在洞中一直到春季才會出洞。另一種洞口是開放式的,蝦會在洞口洞底間游弋,當天氣晴好、氣溫升高時,蝦會出洞,在洞口附近活動,因此越冬期間遇到天氣晴好、氣溫回升時,中午時分要在開放式洞口附近適當投喂一定量的餌料,供出洞活動的淡水小龍蝦攝食,這對提高越冬的成活率十分必要。堅持每日多次巡池,觀察親蝦的活動情況,天寒天氣要及時破冰,同時要做好各項記錄工作,尤其是死亡情況,包括雌雄蝦、個數、大小等必須統計清楚,有利于以后喂養及苗種量的估算。 編輯:李敏

[原創]淡水小龍蝦的親蝦放養技術

圖文簡介

近年來,小龍蝦已成為餐桌上寵物,身價倍增,各地小龍蝦養殖迅速展開。筆者經過幾年生產實踐,認為小龍蝦放養應注意如下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