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苗好五成收”,培育壯苗對朝天椒獲得豐產極為重要,采用土地苗床上扣小拱棚的方式育苗,具有成本低、出苗數量多、移栽時間靈活、成活率高等特點,現將該育苗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選用良種 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品種。目前,朝天椒的主栽品種有:日本朝天椒、天鷹椒、三櫻椒F8、天宇系列、天龍F1等。 二、準備苗床 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沒有種植過辣椒等茄科蔬菜的地塊做苗床。苗床寬1~1.2米,長10~15米,苗床總面積以大田栽植面積而定,一般栽培每畝大田需要10平方米苗床。翻地前撒施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三元復合肥,一般每10平方米苗床施用有機肥50公斤、三元復合肥1.5~2公斤、尿素0.5公斤,深翻土壤20~25厘米后耙平。 三、種子處理 朝天椒的苗齡以60天左右為宜,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5月初開始移栽,一般栽培每畝大田需要種子150克。如果種子已有種衣劑,在播種前將種子攤開晾曬1~2天后直接播種;如果種子沒有種衣劑,用50℃的溫水浸種3~4小時,撈出用福爾馬林300倍液浸種15分鐘或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種子消毒后徹底洗凈藥液,再放入水中浸泡5~6小時,確保種子吸收足夠的水分。 四、精細播種 播種前一天在苗床上澆足底墑水,水面高出菜畦面10厘米以上,第二天待水全部下滲后播種。播種時,先將種子用沙子攪拌好,均勻撒播在畦面上,覆蓋2~3毫米厚的細土,再先用噴霧器將細土噴濕后覆蓋一層白色塑料地膜,最后搭建小拱棚并扣棚膜升溫。一般并肩兩個苗床上用4米長的竹片扣制一個小拱棚,竹片的間距為1米。 五、苗期管理 1.溫、濕度控制。出苗前主要是防止破膜,定期擦除膜外塵土,增加光照,保障棚內溫度。白天溫度控制在20℃~28℃,夜晚溫度控制在10℃~15℃。播種后10天左右即可出苗,要注意觀察,當苗出土超過1/2時,及時揭去地膜,以免造成燒苗。中午溫度高時進行放風排濕,風口由小逐漸變大,既要防止幼苗徒長,又要避免閃苗。出苗后,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5℃~30℃,超過32℃要及時通風降溫,夜晚棚內溫度控制在15℃~20℃。 2.間苗。當幼苗生長至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留苗苗間距為2.5~3.5厘米。 3.病蟲防治。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等,蟲害有地下害蟲和蚜蟲。病害可噴施77.2%普力克(霜霉威鹽酸鹽)8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蚜蟲可傳播病毒病,要及時噴施10%吡蟲啉2000倍液進行防治。地下害蟲可在播種時每10平方米撒施3%辛硫磷顆粒劑50克,或在苗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 4.水肥管理。幼苗出土30天左右時,要注意水肥管理,如果苗床的底墑好,幼苗期一般不用澆水。當發現土壤干燥,幼苗生長細弱,葉片顏色發淡時,應及時澆水并補追肥料。 5.煉苗和蹲苗。移栽前10~15天,要進行煉苗、蹲苗,控制肥水,加大放風量,直至掀開棚膜,拆除拱棚支架。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