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總會遇到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概念,大概意思大家都了解一些,是表示食品的不同質量等級,但是深層次的含義大部分人卻不清楚,為了讓大家更科學的了解和認識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概念和區別,解決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疑惑。日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董晉明就從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定義、來源、執行標準、認證機構等方面給大家進行了講解和分析。 記:董老師您好,近年來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那么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它們有哪些具體的定義呢? 董:無公害食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通用衛生標準要求,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控制在安全質量允許范圍內,經政府相關部門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 ,并允許使用無公害標志的未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通常稱為無公害農產品。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綠色食品相關標準生產,并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 商標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由于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在我國通常都冠以“綠色”,為了更加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定名為“綠色食品”。 有機食品是指根據有機農業原則,生產過程絕對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和采用對環境無害的方式,生產、銷售過程受專業認證機構全程監控,通過獨立認證機構認證并頒發證書,銷售總量受控制的一類真正純天然、高品位、高質量的食用農產品。 記: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有它們各自不同的等級定義,這些不同的概念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董:1.無公害農產品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我國農業科研單位提出。主要針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生產中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造成人畜中毒事件不斷發生,提出科學使用農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盡量降低農藥使用量和次數,減少農藥殘留,以保障消費者的身心健康。1985年前后開始應用于生產實踐,成為政府的一種宣傳和號召,并不需要通過認證。到2001年農業部提出“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才將無公害農產品納入認證、使用標志的管理,并對生產基地提出了要求。屬于政府行為,公益性事業,是政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做出的莊嚴承諾。 2.綠色食品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基本解決了農產品的供需矛盾,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問題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由農業部發起,農墾局承辦成立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并將“綠色食品”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進行有償使用,是一種有政府背景的商業行為。綠色食品概念是我們國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目前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種產品。AA級是近幾年綠色食品與國際接軌的產物,等同于有機食品。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絕大多數為A級產品。A級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有選擇性地限量使用部分低毒低殘留的化學合成物質,產品質量檢驗標準依據發達國家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 3.有機食品 有機農業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40年代西方國家,是由于發達國家化肥、農藥、除草劑等現代手段的使用,使農產品大量過剩,生產環境嚴重惡化,造成了許多社會矛盾,從而產生了有機農業環保主義運動。有機農業生產出有機產品,有機產品分為可食和不可食兩部分,可食部分稱之為有機食品,有機食品80年代以后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90年代才進入我國。 記: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在市場定位上有什么區別? 董:無公害農產品是公共安全品牌,保障基本安全,滿足大眾消費;綠色農產品是農業精品品牌,質量安全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滿足國內大中城市高端消費者需求;有機農產品滿足高端消費者和特定消費需要,主要服務于出口貿易。 編輯:王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