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在日光溫室內,為什么要增施二氧化碳施肥?如何施用? 王:溫室內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不足,所以要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增施二氧化碳可用二氧化碳發生器,也可用化學反應法:即每1000立方米空間,每天將2.3千克濃硫酸對入3倍的水中配成1:3的稀硫酸溶液,與3.6千克碳酸氫銨混合,經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濃度約達0.1%,在晴天日出后,閉棚2小時以上,當棚溫達30℃時開窗放風。連續使用60天,以提高產量。 記:日光溫室番茄一般會發生哪些病蟲害現?應該采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王:番茄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葉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筋腐病等。蟲害有蚜蟲、白粉虱、煙粉虱等。 1.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有花葉型、蕨葉型和條斑型三種類型。花葉型癥狀是葉片明脈,出現黃綠相間的花葉,果實呈花臉狀;蕨葉型癥狀是葉片葉脈紫色,中下部葉片向上卷曲,上部幼葉細長,呈螺旋狀下卷,植株矮化,病果畸形;條斑型癥狀是病株葉片和莖蔓上呈深茶褐色斑點或條斑,致使全株枯死,果實上呈褐色云紋斑塊病斑逐漸凹陷或畸形。 發病條件:病毒在土壤中的病株殘體、越冬寄主或種子上越冬,由汁液接觸和蚜蟲飛遷傳播。高溫干旱,蚜蟲多,偏施氮肥,排水不良,植株長勢弱,發病加重。 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用磷酸三鈉液進行種子消毒;培育壯苗,多施磷鉀肥,使植株健壯,增強耐病力;避蚜治蚜;使用增抗劑,如NS-83增抗劑100倍液,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抗病毒劑1號200倍液等。 2.葉霉病 首先表現在葉片上,葉片由下至上產生病斑,初發期葉片出現不規則退綠黃斑,葉背面著生灰紫色絨狀霉層,病斑連片發展,最后葉片枯死。果實發病時圍繞果蒂形成黑色、凹陷、質硬的病斑。 發病條件:此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或種子上越冬,通過氣流傳播。發病的適溫為20℃~25℃,相對濕度為90%以上。保護地內濕度過大,通風不及時,植株過密,生長過旺,均會使病害加重。 防治措施:使用抗病品種。保護地內及時通風排濕,藥劑防治,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加瑞農可濕性粉劑300倍液,保護地內可用45%百菌清煙劑密閉熏治。 3.早疫病 又叫輪紋病。莖、葉、果實均可發病,發病多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蔓延,葉片初現水浸狀暗綠色病斑,逐漸擴大,上有同心輪紋,環境潮濕時病斑上著生黑霉。莖和果實發病,初為暗褐色橢圓形病斑,擴大后稍凹陷,具有黑霉和同心輪紋,重病果實質硬、開裂。 發病條件:此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土壤或種子上越冬,借風雨傳播,從寄主的皮孔、氣孔侵入。氣溫20℃~25℃,相對濕度80%以上,多霧或連續陰雨天氣,發病嚴重。 防治措施:目前尚無真正的抗病品種,只能用優勢強的雜種一代,再配合綜合防治,以減輕、推遲發病;種子消毒,播種前溫湯浸種,消滅種子表面的病菌;保護地內加強通風排濕,夏秋露地栽培時,周圍避開高桿作物,適當稀植,改善植株間通風條件。避免連作,增施有機肥,提高植株耐病力;藥物防治,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利得800倍液,以上藥物交替使用。保護地內可用百菌清煙劑密閉熏治。 4.晚疫病 幼苗、莖葉和果實均可發病,但以葉片和青果受害嚴重。發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從葉片的葉尖、葉緣逐漸向內蔓延,初為暗綠色水浸狀病斑,逐漸變褐色,環境潮濕時,病斑邊緣產生稀疏的白霉,植株易萎焉或折斷。果實上病斑主要發生于青果,病斑初為油浸狀暗綠色,漸變棕褐色,病部呈不規則云紋狀,病斑質硬,潮濕時上有少量白霉。 發病條件:此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體在馬鈴薯塊莖和保護地番茄植株上越冬,雨水把病菌從地面濺到植株上成為中心病株。借風雨傳播蔓延。氣溫為18℃~22℃,相對濕度為95%以上是發病的最適條件。多雨季節或保護地內濕度過大,葉面結露,通風不良易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措施:早發現,早治療。此病來勢突然,擴展迅猛,若不及時防治,經3~5天可使全田發病,造成毀滅性損失。所以,在易發病的季節,做到“發現病株打藥不過夜”。用藥首選瑞毒霉,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也可用70%百德富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疫霉靈200倍液,幾種藥物交替使用,連噴3~4次,噴藥后遇雨須要補噴。 5.筋腐病 又叫條腐病、帶腐病,主要危害果實。常見有兩種類型,一是褐變型,二是白變型。 發病條件:此病屬生理性病害,發病程度取決于品種、日照時數及光照強弱、土壤中的氮、磷、鉀比例。此外,土壤理化性質,有機肥的腐熟程度也影響該病的發生和為害。生產中低溫寡照,偏施氮肥,土壤通氣性差,施入不腐熟的有機肥,都會使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主要從管理上和環境條件的改善上下功夫。選用抗病的品種;增施腐熟的有機肥,注意氮、磷、鉀配方施肥,適量噴施硼、鈣等微肥;采取膜下澆水控制棚內濕度,保持土壤見干見濕;保持適宜的溫度,白天控制在30℃以下,夜間不低于15℃;及時整枝打杈,改善植株間通風透光條件。 6.蚜蟲、白粉虱、煙粉虱 用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如噻蟲嗪(阿克泰)、烯啶蟲胺、吡蚜酮、啶蟲脒、吡蟲啉、噻嗪酮(撲虱靈 )、聯苯菊酯等,這些農藥要輪換使用。 編輯:范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