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技前沿】近日,“中國成功測試超高頻率的太赫茲雷達樣機”的消息引發關注。據多家媒體報道,這種新概念雷達功能強大,是美國F-22“猛禽”等隱形戰機的“克星”。那么,太赫茲雷達究竟是什么?它真的如此強大嗎?

美國F-22“猛禽”隱形戰機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日前援引香港《南華早報》網站的題為《中國研發新雷達技術以揭下隱身戰斗機的偽裝》的報道稱,中國不久前測試了超高頻率的太赫茲雷達樣機。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指出,中國在太赫茲雷達領域的研發工作進展迅速。太赫茲雷達的波長很短,大約在30微米到3毫米的范圍內,遠小于微波與毫米波的波長,因而能夠用于探測更小的目標和更精確的定位。不僅如此,太赫茲雷達還包含了豐富的頻率,有著非常寬的帶寬,能以成千上萬種頻率發射納秒以至皮秒級的脈沖,大大超過現有隱身技術的作用范圍。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引用俄軍事專家卡申的話稱,中國在太赫茲雷達領域的研發工作進展迅速。“中國研制這種雷達的工作與俄羅斯即使不同步,也不會落后多少。”他表示,這種超高頻雷達可以越過障礙物獲得物體的圖像,以及敵方飛機的反射信號,即便后者使用了能吸收雷達波的涂料。衛星和偵察機上安裝這種雷達后,不但可以發現空中的隱形目標,還能很容易地發現水下潛艇以及偽裝目標。卡申表示,目前戰機的雷達隱形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吸收雷達波與降低反射率的涂層,但是太赫茲雷達直接無視涂層,對涂層下的鋁合金、鈦金屬產生反應,也就破解了隱形能力。

JY-26遠程相控陣雷達

  據介紹,太赫茲是THz(其中T為數量單位,Hz為頻率單位)的中文名稱。太赫茲波是頻率在0.1THz到10THz范圍的電磁波,在光譜上的位置介于微波與紅外波之間。

  太赫茲雷達理論上具有較強的反隱形能力,因為太赫茲頻段對隱形飛機常用的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透過率,確實如外國專家所言可無視吸波涂層,而且太赫茲波還可以在等離子體中傳播,能有效對抗等離子體隱形。因此,無論是基于外形的隱形技術還是隱形涂層,甚至是傳說中的等離子體隱形,太赫茲波都能有效反制。此外,現役的米波反隱形雷達體積過大,太赫茲雷達的體積和重量都可以控制在較小范圍內。

  但太赫茲雷達有一個很難克服的缺點,極大限制了它承擔對空探測任務的實用價值。有專家表示,太赫茲是一種長波,在大氣環境中衰減得很厲害,有效探測距離短,并不適用于長距離觀測,而對空探測往往需要監視幾百公里外的目標,依靠太赫茲雷達發現遠距離的空中隱形目標,目前還不太現實。

  臺灣“中時電子報”8日稱,大陸正在測試的新型太赫茲雷達已取得初步成效。此前有報道提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成都的軍事研究設施內對一件裝置進行了測試,該裝置能夠以前所未有的強度產生太赫茲輻射。太赫茲輻射能夠穿透復合材料,抵達內部金屬層,這項技術在工業領域被廣泛用于檢查產品缺陷。文章稱,“太赫茲雷達能發現藏在數百米外人群中的武器,研發人員正致力于增強其性能,將其安裝在預警機或衛星上,以偵察并追蹤包括美國的F-22和F-35隱形戰斗機在內的軍用飛機”。

戰機上的雷達多安裝在機鼻位置

  “中時電子報”稱,傳統的長波雷達體積巨大,難以安裝到飛機的機鼻位置。不過最新技術可以將一系列的太赫茲傳感器安裝在飛機整體的框架上,雷達不必集中在機鼻段,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據稱,俄羅斯的太赫茲雷達將安裝在第六代戰機上,也不排除它們會出現在蘇-57這樣的第五代升級版戰機上。

  瓦西里·卡申認為,中國的太赫茲雷達未來可能裝在六代機上,而現在的第五代戰斗機殲20如果要裝備太赫茲雷達可能相對困難,因為殲20的原始設計只是在機頭裝有火控雷達。實際上,基于固態電子學器件的太赫茲雷達收發系統容易小型化,更適合于星載與彈載平臺,特別是反導導彈彈載該性能雷達領域,太赫茲雷達效率更高。需要強調的是,太赫茲的應用前景雖然有人,但是現在的太赫茲雷達體積太大,而功率明顯不足。因此,太赫茲雷達要想裝到戰斗機上,還需要花費很大的氣力。

殲-20隱身戰機

  盡管太赫茲技術目前還不能用于在大氣層內進行反隱形探測,但它的獨特優勢仍展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例如太赫茲雷達盡管探測距離不遠,但是重量和體積方面具有優勢,非常適用于導彈的末導引頭。另外太赫茲雷達還適合作為戰場監視雷達。與紅外傳感器和激光雷達相比,太赫茲雷達具有良好的穿透煙霧、沙塵的能力,可全天候工作。

  此外在安保領域,太赫茲技術也有用武之地。太赫茲可以探測非金屬物,比如塑料刀。這一特性可廣泛用于安檢、反恐等方面。和常用的X光不同,雖然X光和太赫茲都可用于安保檢測,但X光會對人體產生影響,而太赫茲對人體沒有危害。(趙清建)

太赫茲雷達來了,美軍F-22還能隱身嗎?

圖文簡介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引用俄軍事專家卡申的話稱,中國在太赫茲雷達領域的研發工作進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