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遷杰 馬建光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加緊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動我軍改革創新的當務之急。

  創新,是一支軍隊戰斗力的強大引擎、是一個民族復興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人才興則民族興,人才強則國家強,對于軍隊尤為如此。

  沒有一大批戰略視野開闊的復合型人才,就沒有我軍的所向披靡,更沒有國家的安寧;沒有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就沒有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更沒有威震敵膽的“撒手锏”武器;沒有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就無法掌握現代武器裝備,更無法創造和運用新戰法,也就不可能贏得信息化戰爭的勝利。

大狗軍用機器人 資料圖片

  身處世界新軍事變革的世紀浪潮中,中國軍隊的創新發展,既是發展所需,也是形勢所迫。隨著新一輪軍隊改革的啟動和推進,人才再次成為改革成敗的關鍵和核心,作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力軍,廣大國防科技工作者要有責無旁貸的意識,將創新視作自身的第一血性。

  在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浪潮中,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永遠是第一位的。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戰爭形態正在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軍事領域正在發生一系列根本性變革,軍事理論的發展和創新、軍事戰略的轉型與變革小則事關一場戰爭的結局、大則關乎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因此,軍事理論的創新刻不容緩,這就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認清形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世情、國情、軍情,圍繞“建設什么樣

  軍隊、怎樣建設軍隊,未來打什么樣的仗、怎樣打勝仗”這兩個基本問題,把握安全態勢、揭示戰爭規律、探索強軍之道、破解制勝機理,加快形成具有時代性、引領性、獨特性的軍事理論體系,為強軍興軍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和行動指南。

  信息化條件下,盡管人依舊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但信息化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多地影響戰爭的爆發、進程和結局,成為現代戰爭的戰力“倍增器”。一系列高新技術和前沿戰略技術的發展,正逐步轉化為軍事硬實力,軍隊與軍隊之間的差距正因技術差距而呈幾何級拉大。

  例如,無人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裝備相對于人的“獨立性”越來越強,無人智能作戰平臺的列裝已經屢見不鮮。前不久喧鬧一時的“人機大戰”,谷歌公司智能機器人Alpha Go挑戰世界圍棋大師李世石,并取得壓倒性勝利,這預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發展的新突破,其一旦應用于軍事領域將有可能掀起軍事裝備新的革命性變化。因此,國防科技的創新永無止境,這要求國防科技工作者要有敢于挑戰科技巔峰的勇氣和韌勁,要從戰略高度確定正確的跟進和突破策略,從戰略角度選準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科學布局、超前謀劃,在重要戰略領域形成優勢,并具備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戰斗力的能力。

  軍隊改革不是為了贏得掌聲,而是為了贏得戰爭。軍隊創新發展不是為了贏得贊譽,而是為了謀求打贏,一切創新要歸結于軍隊戰斗力的提升,以軍隊的訓練和實戰中的實踐為創新根本。創新來源于軍隊、服務于軍隊,這就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層和一線軍隊,了解軍隊軍事斗爭準備實踐所需。同時,瞄準軍事斗爭準備對象,潛心鉆研,自覺做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原文載于《光明日報》4月20日軍事專版,科普中國編輯報道

軍事觀察:創新是國防科技工作者的第一血性

圖文簡介

信息化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多地影響戰爭的爆發、進程和結局,成為現代戰爭的戰力“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