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腳部容易出汗,加之夏季氣候炎熱潮濕,真菌極易繁殖,往往導致腳氣

。雖然秋天天氣轉涼,但腳氣患者仍需引起重視。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7月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游客在西湖里洗腳、泡腳和戲水。

(許康平/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腳氣是什么?

腳氣在醫學上被稱為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多發病于足趾間、足底、足跟、足側緣皮膚。據《石家莊日報》報道,人的腳掌每平方厘米有600多個汗腺,總共約25萬多個汗腺,其密度比身體其他部位多出2~4倍,一天可以分泌將近500毫升汗水。汗液中不僅含有大量水分、鹽分,還有乳酸及尿素,非常有利于細菌滋生繁殖。

青壯年男女,尤其是愛運動者易患上足癬。另外,由于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和其他長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也容易患足癬。得了足癬一定要重視,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還會引發身體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比如體股癬、手癬、甲癬等。

腳氣有哪些類型?

據廣西新聞網報道,足癬主要分為水皰型、浸漬糜爛型、角化型三類。

水皰型足癬即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足部水皰,皰液透明,周圍沒有紅暈,搔抓后可能會引發繼發性感染。

浸漬糜爛型足癬患者趾縫之間會浸漬糜爛,出現白色的浸漬物。這種足癬比較容易合并感染,從而引發丹毒。

角化型足癬比較容易被忽視,因為患者腳上并不會出現水皰、浸漬糜爛等,只有脫皮、皮膚增厚等狀況,所以大多數人不以為意。但其實這也是患上足癬的一種表現。對于有腳部脫皮癥狀但不確定是否患有腳氣的患者,可以去醫院檢測腳部皮屑是否攜帶真菌,從而確定病因、及時治療。

患上腳氣應怎么辦?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腳氣患者應注意個人腳部的衛生問題,如穿透氣性好的鞋襪,勤換、勤曬鞋襪,保持雙腳的干凈、干燥,忌與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為避免腳氣復發,患者應及時就醫,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堅持用藥。(丁文)

本文由天津市寶坻區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鄭寶勇進行科學性把關。 

腳氣或引發身體其他部位真菌感染 治療腳氣你需要知道這些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