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的姑娘

撒拉族食物以小麥為主,通常做成饅頭、烙餅、餛鍋饃、面條、面片、拉面、攪團和糊糊等。撒拉族有一種傳統(tǒng)特色食品叫“比利買海”,又稱“油攪團”,用植物油、面粉制成。逢年過節(jié),人來客至,炸油香、馓子和雞蛋糕,煮手抓肉,還要蒸糖包子和菜包子、燴“碗菜”、煮大米飯、裝火鍋。婚嫁喜慶日要殺牛宰羊,水煮油炸,食物更為豐盛。

奶茶和麥茶是撒拉族最喜愛的飲料。家家都備有火壺和蓋碗。日常飲料除清茶、奶茶和蓋碗茶以外,還常飲麥茶和果葉茶。制作麥茶時,將麥粒炒焙半焦搗碎后,加鹽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葉茶是用曬干后炒成半焦的果樹葉子制成,別具風味。

撒拉族講究禮節(jié),見面互道“色蘭”(阿拉伯語“和平”“安寧”之意)問安,尊老愛幼,和睦鄰里。男女見面要保持一定距離。到撒拉族家中做客,須首先向主人問好,才能落座。主人沏的茶,客人要把茶碗端在手上。吃饅頭和面餅時,要把饅頭掰碎送進嘴里,切忌狼吞虎咽。與主人分別時,要表示謝意。撒拉族十分敬重“舅親”,認為“鐵出爐家,人出舅家”。

撒拉族人用餐,第一碗由女人端給年老的男人;待客時,要由小伙子們端給阿訇和長老,女人不得露面。

撒拉族男子頭戴無檐白色或黑色六牙帽或小圓帽,身著“白布汗褡青夾夾”,腰系紅布帶或紅綢帶,短衣寬,長衣窄。老年人穿的長衣衫,撒拉語稱為“冬”。做禮拜時頭纏“達斯達爾”。撒拉族婦女喜歡色澤艷麗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色坎肩,佩戴首飾,戴“蓋頭”。

撒拉族把小孩的出生看作家里的大事,對孕婦(撒拉語叫勃亞格日)尤其照顧,不讓她從事體力勞動。孩子滿月時,主人要用核桃、大棗和把薄面片切成正方形或菱形小塊油炸成一種名為“古古麻麻”的食品,散發(fā)給來祝賀的客人,并將水果糖、干果等散發(fā)給巷子里的大人小孩,讓鄰里分享喜悅。

撒拉族男孩到七八歲時,要接受“割禮”。女孩到八九歲時要戴上“蓋頭”,以示進入成年。完成這兩項儀式之后,男女都要擔負起宗教義務。與此同時,家長們都開始為自己的子女物色對象。到十五六歲時,便結(jié)婚成親,生兒育女。

撒拉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實行家族外婚。近親家族“阿格乃”和遠親“孔木散”(撒拉語意為“一個根子”)之間禁止聯(lián)姻,但對“孔木散”的限制并不嚴格。婚姻的締結(jié)全憑父母之命,婚禮由阿訇主持。新娘在娘家人簇擁下要“擠門”,假裝強行入屋,新郎家則閉門要禮。通常還要“對委”,即表演“駱駝戲”。新娘要“哭嫁”,哭唱著走出家門。新娘到新郎家要出示針線活兒,即“擺針線”。在新娘上路之前,女方的家長要用做好的“比利買海”和上好的茶水招待迎送新娘的客人。

撒拉族人一般不喝酒,不吸煙。到別人家作客,如要喝水、洗漱,須請主人代勞,切忌自己動手。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

關(guān)于撒拉族飲食禮儀文化的習俗 你了解多少?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