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部分)效果圖(百度網)

跨越阻隔,實現通聯是人類一直努力的方向。車、船、飛機等交通工具,陸路、水路和空中航線,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就是這種努力的寫照?,F代交通和通訊史就是一部人類創造條件交流互動的歷史。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日益深入發展的今天,在從地球村邁入深邃太空的今天,人們聯通的需求空前強烈,迫切要求實現空前的新跨越。

最長湖底隧道

東湖一直以來是江城武漢最靈動的所在。隨著城市的發展,交通壓力日益增大,一碧萬頃的湖水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現代交通的障礙。湖上架橋自然可以解決問題,但破壞了湖面的完整性和整體景觀,湖底隧道相對而言成為是更佳選擇?!霸诤咨诔鲆粭l車水馬龍的通道”實在是古人難以想象的事。而今天,在現代工程科技的支撐下,這已然是現實。2015年12月28日,經過3年多緊張施工,全國最長的湖底隧道,即全長10.6公里的東湖隧道通車,極大改善了交通狀況。

最長跨海大橋

“一橋飛架三地,大海變通途”這是人們對港珠澳大橋的評價。打開珠三角地圖,很容易發現中山、珠海、香港、深圳等城市像散落在灣畔的珍珠,需要一根跨越海灣的“絲線”將它們串成一個“項鏈”。1983年,一名香港建筑師最早提出了建橋把這些城市串起來的設想。26年后,設想開始付諸實施。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兩年后,10萬平方米人工島浮出水面。2016年6月,主體橋梁成功合龍。2017年4月,拱北隧道全隧貫通,標志著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1個多月后,沉管隧道焊接合龍完成。目前,沉管隧道內附屬工程基本完成安裝,正在轉入瀝青路面鋪裝等工作,為年底正式通車做準備。

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長約29.6公里的橋—島—隧集群的主體工程。特別是人工島和隧道設計施工要解決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比如島隧要怎樣無縫接合,長達6.7公里的超長隧道里要如何通風、保證安全,復雜海洋條件下,預制的沉管要怎么浮運和沉放。為此,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被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有41位中外橋梁、隧道專家被聘為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成員,一起為工程出謀劃策。(記者張保淑)

跨越阻隔,通聯世界 最長湖底隧道、跨海大橋彰顯中國跨度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