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因無法忍受分娩的劇痛卻又不能進行無痛分娩而跳樓的陜西榆林產婦,一方面讓我們覺得非常痛心,一方面又讓我們覺得非常遺憾,為什么很多人不能正確看待無痛分娩。常見的用于無痛分娩的藥物,包括利多卡因、羅哌卡因、芬太尼等,已經在西方產科中大量應用多年,目前還沒有發現對新生兒有任何不良影響。
女性在分娩時體驗到的痛苦遠遠高于一般的切割傷(在生產時往往會進行陰道側切,在劇烈的分娩疼產婦甚至無法察覺切割的疼痛)。產婦,特別是初產婦在長達數小時的宮縮陣痛中會消耗巨量的體力與意志力,以至在最終分娩時失去自信。在現代醫學普及以前,會有超過1%的產婦死于難產。西方醫學很早就認識到,需要在產婦分娩過程中進行鎮痛,以幫助產婦減輕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提高自然陰道分娩率。臨產前的陣痛是由脊索傳導到腦部的,所以只需要在脊髓的相應位置注入少量麻醉劑,阻斷痛感信號的傳播,就可以大幅緩解宮縮乃至之后生產過程的痛苦。更可貴的是,鎮痛藥的注射是控制在產婦自己手中,這樣從心理上極大減輕了產婦的無助和恐懼感。在美國,當前有85%的產婦在生產時接受鎮痛治療。但目前,中國醫院則采用了完全不同的途徑:讓產婦在無麻醉條件下嘗試順產,一旦在給予催產素等措施都失效后,產婦已經筋疲力竭、身心俱焚時,再實施麻醉,實行剖宮產。雖然中國的產婦死亡率控制在極低的水平,但這種不考慮產婦感受,在導致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同時,也被一些婦女權益者認為不夠人道。
鎮痛藥物及早介入的無痛分娩其實優勢很明顯。新疆婦幼保健院的陳吉醫生具有多年的產科臨床經驗,他在接受作者采訪時,無痛分娩主要是一種鎮痛技術,能夠減輕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增加產婦分娩的信心(在產前即知道自己將被注射鎮痛藥,可以顯著減輕疼痛時,對產婦來說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而且,即時陰道分娩失敗,接受無痛分娩的產婦也可以在已有麻醉插管基礎上進行進一步麻醉處理,節約了寶貴的手術時間。優勢如此明顯的技術在中國為什么沒有普及?陳吉醫生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受制于醫院自身條件,特別是麻醉科人力物力嚴重不足(等級較高的醫院相對較好,在一些等級相對較低的綜合醫院,麻醉科大夫在應付外科手術時都很分身不暇,因此沒有足夠精力照顧“優先級”較低的產婦;還有些醫院可能是技術能力不足,不能開展無痛分娩);二是中國人普遍對分娩過程中使用鎮痛藥物存在一定成見。一方面中國人的普遍觀念認為,婦女生小孩時,疼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另一方面人們會擔心,產婦在分娩過程中使用藥物而且是麻醉藥物會對母親特別是嬰兒造成不良影響,畢竟懷孕期間,有些孕婦連感冒藥都不吃,病了也硬扛著。對于無痛分娩中的用藥安全性,陳吉醫生說,常見的用于無痛分娩的藥物,包括利多卡因、羅哌卡因、芬太尼等,已經在西方產科中大量應用多年,目前還沒有發現對新生兒有任何不良影響;至于產婦,可能存在一些暫時性的下肢麻木、無力、過敏反應等,但都是臨時性的,藥物代謝后會自行緩解。盡管近年來,美國的海洛因成癮者大幅上升,被認為和醫療中廣泛使用阿片類鎮痛劑有關,但陳吉認為無痛分娩中即時使用阿片類麻醉劑,其用量小、時間短,產婦遠不會因此產生藥物依賴性。
隨著社會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無痛分娩這種在過去被認為是有損產婦、嬰兒健康的技術會逐步普及。我們需要更多專業的麻醉師,需要產科大夫更加熟悉無痛分娩流程,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從心理打破女人生小孩就要忍受疼痛這種陳舊觀念。社會進步了,一切都會變得更好,生產過程不應該例外。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和耐受程度天生存在差異,堅持不使用鎮痛劑憑毅力生產的準媽媽們絕對都是英雄,但怕疼的準媽媽們也不該被認為是懦夫,可以在臨產前項醫生明確提出需求,現在國內醫院大多都具備無痛分娩的能力,產科大夫會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生產方案的。數據顯示,時至今日美國超過85%、英國90%以上的產婦實施了分娩鎮痛。相比之下,我國三級醫院分娩鎮痛僅占分娩總數的16%,二級醫院的這一數字是1%。作者:陳耕石
文章由企鵝科學和科普中國聯合推出
轉載請注明來自“科普中國”
糾結順產還是剖腹產?85%的美國產婦都選擇無痛分娩!
圖文簡介
這兩天,因無法忍受分娩的劇痛卻又不能進行無痛分娩而跳樓的陜西榆林產婦,一方面讓我們覺得非常痛心,一方面又讓我們覺得非常遺憾,為什么很多人不能正確看待無痛分娩。常見的用于無痛分娩的藥物,包括利多卡因、羅哌卡因、芬太尼等,已經在西方產科中大量應用多年,目前還沒有發現對新生兒有任何不良影響。女性在分娩時體...
- 來源: 科普中國頭條推送
- 上傳時間: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