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112歲的嚴幼韻辭世,其外交官遺孀和上海灘大小姐的身份讓人艷羨不已,同樣讓人艷羨的還有少人能及的高齡。一個世紀又十二年,能讓死神等得起急,可在谷歌未來學家庫茲韋爾看來,卻遠遠不是壽命的極限,“2020年,納米機器人將充當人類的免疫系統。”讓人類永生是他和團隊的目標?!皬闹侨说街巧瘛?,暢銷書《未來簡史》扉頁的七個字也直戳每個人渴望不死的執念。人像神一樣永生,會是怎樣的景象?科幻作品中早有這樣的預測??苹米骷夷X洞大開,為人類永生提供了各個版本的假說。醫學說: 戰勝病魔卻可能出現“心魔”讓人類永生,最可預見的,是通過醫療手段的進步讓人體保持活力。目前的主流方式有兩種,一是生物法,讓細胞突破衰老的宿命;二是機械法,通過外骨骼、外器官的支撐實現心靈的延續。美國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時間足夠你愛》中讓人永生的方法是生命延長術,原理是使用培養皿里生長的新鮮血液。當人有衰老跡象的時候,只需要完成“回春治療”,就會“感到像獲得了新生”。不止如此,折斷的手臂“可以在三十分鐘內接上,和沒斷過一樣”,只有“擰斷脖子,打碎腦殼,回春治療醫生才無能為力”。有了這個奇妙的治療方法,主人公撒拉路·龍經歷了漫長的一生,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里,擁有無數子孫,基因遍布整個銀河系。很多人相信醫學進步會讓這一天到來,谷歌的Calico公司正努力在細胞生物學、基因藥物和人體健康方面獲得飛躍式的進步,使得人類每十年接受一次治療,就可以讓衰老的組織再生,讓手、眼、腦得到升級。機械法同樣有不少擁躉,80后科幻作家湯志誠在《后人類時代之萬象》一文中寫到,在肉體壽終正寢前,將“老年期”置換為“機殼期”,這樣的生存模式看起來無比地自然而然。在《攻殼機動隊》里,所有器官都可以人造,也可以只留大腦而全身機械化,那時身體只是一個電腦終端,人類和人工智能界限模糊。第一本同時獲得“雨果獎”“星云獎”“菲利普·狄克獎”的《神經漫游者》中這樣描寫類似的手術,“他們從背上更換了你的體液,還換了血,免費贈送給你一個新胰臟,你的肝臟上也貼了新組織?!敝踩胂到y、神經拼接和微仿生在小診所就能完成。將人類的思維上傳云端,擺脫容易損壞的肉體,是“機械法”發展的極致,庫茲韋爾預言這會在2045年實現。無論怎樣得到永生,短短幾十年已是煩惱,更長的生命會不會帶來更多的煩惱?《時間足夠你愛》的撒拉路最終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死去。他質問試圖強迫他進行“回春治療”的子孫道:“為了什么呢,先生?在我花了兩千多年時間,嘗試了生命中的一切之后?在我看過了無數行星,在我的記憶已經變得模糊了之后?在我有過無數妻子、甚至忘了她們的姓名之后?”如果還是難以理解,請參看《來自星星的你》《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等影視作品,其中的痛苦和糾結打動過無數人。《未來簡史》則對長生可能引發的問題做了更社會化的分析:婚姻持續110年,90歲仍然必須學習新知識,現在掌管莫斯科的還會是斯大林……這些社會問題目前為止幾乎無解。書中預言,“如果科學的努力獲勝,真正的戰場會從實驗室轉移到議會、法院和街頭,甚至引發激烈的政治沖突?!鄙鷳B說: 和整個星球一起活下去有一個詞叫“博愛”,那么這個假說可以稱為“博生”。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中,他用地球之母的名字“蓋婭”命名了一個星球。行星上的萬事萬物分享一個整體意識,樹木自發生長、不多不少,動物需要多少吃多少,下雨、干旱都因為需要。不會生病、沒有災害,在這里,墻壁也會快樂,所有的一切和諧有序,處于最流暢和諧的自循環狀態?!拔揖褪巧w婭”,這個星球的人會這樣和外星訪客介紹自己。和整個星球一起活下去,人的生命就是整體的生命,生與死的界限已經突破,只有物質狀態的轉換和整體意識的永恒。這個幻想可能源自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的“蓋亞假說”,即地球是一個復雜精致的超級有機體“蓋亞”,它的大氣圈、巖石圈等在積極互動,將地球氣候和生物、地理、化學條件維持在最佳狀態。在這個基礎上,科幻作家將星球擬人化,加入了星球“七宗罪”,用來形成戲劇矛盾,創作了不少作品。電影《飛向太空》中,空間站圍繞著一顆名為Solaris的星球,這顆星球能夠讓人類產生幻像,和《銀河帝國》中的蓋婭一樣,它有意識,甚至可以控制人的意識?!躲y河護衛隊2》中,“星爵”的父親便是一顆星球,它將自己的大腦安全地藏在星球核心位置,以人的形象存在,通過“分身”前往各個有智慧生命的星球?!熬染任遥厍蛉?,危險正向我襲來?!蔽覈鴥和膶W作家楊鵬的《呼喚生命》中,地球人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也是一個星球,它呼喚來的地球人,卻給它帶來了危險?!鞍延邢薜纳?,投入到無限的生命形態中”是這個假說的核心思想,它突破了人們對生命的狹義觀念,不再把目光放在個人的生死上,更多地體現了“萬物歸一”的思想。物理說: 速度夠了,就能對抗死亡?現實里的永生,是活到天荒地老??苹米髌防锏挠郎?,則是活著看到宇宙的坍塌與重生?!叭粢屛覀兊纳扔钪娓L,所需要的τ將會是極低的一個值,我們能獲得這么低的τ嗎?”《宇宙過河卒》是一部物理學無處不在的小說,作者波爾·安德森畢業于明尼蘇達大學物理系,書中用縝密的物理學定律,清楚地解釋了飛船的速度越接近光速,飛船上的時間越趨向于靜止,而相對應地,宇宙中的時間就在飛快流逝。簡單地說,船內一分鐘,世上已千年。想象一下,從窗外觀察這個飛船,里面的人是永生的。他們接近光速飛行,生命的活力幾乎不會從身上離開絲毫,他們活著看到新星誕生之后燃盡,活著看到宇宙的輪回,活著看到一切物質坍塌到一個核心,活著看到宇宙在奇點發生爆炸……甚至活的比時間本身還長。所有理論都沒有突破物理學的假說,波爾·安德森自圓其說地讓人們相信,只要有足夠接近光速的速度,就能跑贏死神,活到宇宙坍塌時,迎接宇宙新輪回。完成全文,回看《未來簡史》,書中提到硅谷巨擎彼得·蒂爾承認希望永遠活下去,不接受死亡,也不拒絕死亡,而是對抗死亡。不知道他是否考慮過不同層級的時間跨度,他所指的永遠是哪一個時間跨度,人類的?星球的?還是宇宙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編輯:p_xiaoj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