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埋下的地雷在多年后仍具有殺傷力,而且雷區通常并無標記,因此排雷(Demining)往往是極其危險的任務。這一點《征服死亡地帶》、《地雷區》等影視作品中就有體現。根據《2016 年地雷監測報告》,全球地雷傷亡人數在 2015 年達到十年最高,而排雷資金投入降至十年最低。傳統的排雷指望著排雷兵、金屬探測器、裝甲車、狗和老鼠所受的訓練和承擔的風險,投入巨大,且往往不夠準確。開發出一種風險更小、損耗更低的新方法迫在眉睫。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提出,可以利用熒光細菌來指示地雷的位置,成果發表在上周的《自然生物技術》上。這項技術的前提在于,地雷中的爆炸物會泄露少量的蒸氣,氣體聚集在地雷上方的土壤中,可以作為指示性的標志。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細菌,在接觸到這種氣體時,會產生一種熒光信號,較遠距離就能確定其位置。 細菌被包含在聚合物顆粒當中,分散在雷區的地表。利用激光遠程掃描,就能夠確定地雷的位置。研究小組在一個真實的雷區測試成功,以每秒 18 厘米的速度掃描。但這種生物檢測器要想大規模應用,還需要克服一些困難。論文第一作者、希伯來大學生命科學院亞歷山大?西爾伯曼生命科學研究所的 Shimshon Belkin 教授提出,感應細菌的靈敏度和穩定性需要進一步加強,大面積的掃描速度也要提高,掃描設備如果能做得精巧一點,甚至可以在無人機上工作。雖然此前也有團隊改造了類似的細菌,但 Belkin 團隊第一個利用這種技術開發出了可行的檢測系統。除了細菌指示的方法,正在開發的排雷技術還有使用電磁學方法的探地雷達,蜜蜂指引、擬南芥變色等生物檢測方法,核探測、聲波探測和無人機等新技術。1997 年,國際地雷大會通過了《渥太華禁雷公約》(Ottawa Treaty),禁止了殺傷人員地雷的使用。但戰爭帶來的余痛不會輕易消失,和平需要人類共同守護。(責任編輯:p_jlhao)

科學家改造出一種細菌,一遇到地雷它們就會發光

圖文簡介

戰爭時期埋下的地雷在多年后仍具有殺傷力,而且雷區通常并無標記,因此排雷(Demining)往往是極其危險的任務。這一點《征服死亡地帶》、《地雷區》等影視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