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外媒體報道,2015年,科學家宣稱在67P彗星表面探測到氧分子,這被稱為羅塞塔探測器獲得的“最驚人發現”,將改變我們對太陽系形成的理解和認知。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67P彗星能夠在深太空中制造自己的氧氣。雖然氧分子普遍存在于地球,但在宇宙空間卻很少觀測到它。事實上,天文學家僅兩次在太陽系外探測到氧分子,并且此前從未在彗星上發現氧分子。最初解釋是環繞67P彗星周圍的昏暗氣體層中存在氧,自太陽系形成46億年前該彗星內部的氧分子就被凍結,科學家猜測,伴隨著該彗星接近太陽,其表面包含的氧逐漸解凍。但是研究人員開始重新思考這一理論,這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一位研制微處理器的化學工程師密切相關,這位化學工程師是康斯坦丁諾斯·吉皮斯(KonstantinosP。Giapis),他對67P彗星非常感興趣,因為該彗星表面發生的化學反應非常類似過去20年里他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吉皮斯研究涉及高速帶電原子或者離子的化學反應,它們與半導體表面發生碰撞,可用于研制運行速度更快的計算機芯片,以及適用于計算機和手機的較大數字存儲器。吉皮斯說:“我開始對太空環境感興趣,并尋找能夠加速偏離表面的離子區域,經過分析羅塞塔探測器的67P彗星觀測數據,尤其是水分子碰撞這顆彗星,一切都真相大白了,我花費多年時間研究這顆彗星表面所發生的事情。”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吉皮斯和他的研究同事YunxiYaos指出,67P彗星的氧分子并不古老,而是彗發內部的交互反應,在脫離彗星的水分子和太陽釋放粒子流之間制造形成。Yaos還表示,我們實驗表明很可能氧分子不斷地在彗星表面物質中形成。67P彗星氧分子的形成過程是:伴隨太陽加熱彗星,彗星釋放水蒸汽分子,這些水分子被太陽紫外線電離或者充電,之后太陽風將這些電離水分子吹至彗星表面。當水分子碰撞彗星表面時,灰塵和沙粒包含的氧與彗星表面其它氧原子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氧氣。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非生物制造機制與67P彗發觀測狀況相一致,并且我們意識到能量負離子的重要性,該機制不僅存在于彗星,而且也存在于行星。這種氧氣制造機制出現在許多情形之中,研究人員指出,理解太空氧分子的起源對于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和宇宙進化非常重要,意味著系外行星大氣層存在氧氣并非是生命存活的必要條件,非生物進程表明太空環境下可以制造氧氣。這項最新研究可能影響未來研究人員搜尋系外行星上的生命跡象。編輯:p_xiaoj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