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科幻陰差陽錯的結緣科幻文學作為一種類型文學,受眾無疑算是小眾。談起知名的科幻文學家,大家能憶起的名字可能只有《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狀況稍好一些的能想起憑借《北京折疊》獲“雨果獎”的郝景芳。但像《科幻立方》、成全這樣在圈內非常知名的雜志與作者,對像我一樣的科幻圈小白來說,都稍顯陌生。80后的成全,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從小便接觸黃易、金庸、倪匡等香港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影響了他的文學品味,也為他與科幻文學的結緣打下了基礎。小學六年級時,成全和班里的小伙伴偶然發現一本叫《科幻世界》的雜志,這本雜志奇異多彩的封面插畫吸引了這群正值好奇心最旺盛年歲的小小少年,4元一本的價格對80年代的小學生來講,已是一筆大數目。成全和幾位小伙伴斟酌再三,還是咬咬牙將人生中第一本科幻雜志收入囊中。從此,他便深陷科幻文學的世界不可自拔。王晉康老師的《豹人》更是加快了他沉浸的速度,這本講述基因改造人的小說,既融匯了豐富的科學知識,還包含著對生命的哲思睿見,里面的精彩環節與經典對白,讓成全至今想起來,都印象深刻。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學識、閱讀數量的積攢,成全的文學水平也得以很大提高。他完整翻譯了柯南道爾所寫的“查林杰教授”系列。談及翻譯的初衷,成全坦言,是想讓更多人閱讀這樣優秀的文學作品,了解科幻小說的魅力,柯南道爾被世人所熟知,是他偵探小說家的身份,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柯南道爾還是一位擅長科幻小說寫作的作者。“查林杰教授”系列探討了許多在那個年代很超前,甚至在這個年代都津津樂道的東西,這樣的超前性正是科幻小說的魅力所在。完成”查林杰教授”系列翻譯的那一年,成全還在念大學。很多人可能會想,按照這樣的趨勢,他成為科幻文學從業者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一件事。但成全卻覺得,加入這樣的文化產業其實帶有一定的陰差陽錯成分。2000年至2008年,科幻小說在國內極為冷清,中文專業出身的他,當年并未看出科幻文學的未來潛力,只是想要專業對口的出版社所提供的這一份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湊巧的是,多年以后這份專業與興趣意外結合在了一起。如今,成全是《科幻立方》的執行主編,負責和編輯、作者一道圍繞一個科幻主題,去組織深度稿件、人物專訪、科幻資訊等豐富內容。事實上,維持穩定水平的內容產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懂相關文化、還能將相關作品說的有趣的作家非常少。當找不到合適作者時,成全只能要求編輯去主筆,以保證雜志的整體質量。在未來,他希望好好打造《科幻立方》的雜志IP,運用小說、圖書產品、漫畫中的IP形象,產生更多如模型玩具、有聲讀物這樣的衍生品,以更好的傳播科幻文化。科幻文學融入主流很必要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受蘇俄的影響比較大,長期以來像蘇俄一樣倡導科幻與科普不分家,科幻文學承受一部分科普的功能。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邁進,中國與世界接軌,才發現科幻文學其實是娛樂化的科普,它不同于科普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強調平等的探討與理解。雖然,現在有了與科普分開的意識,國內外目前科幻文學發展仍面臨著問題。作者往往過于注重發展有創意的科幻點子,而忽略故事。這樣會使得科幻小說越來越小眾,只能讓那部分核心讀者看得懂,變成一種理工男的群體自嗨。這種結果并不是成全所希望看到的,他想讓科幻文學更多地融入主流文學,不僅讓這部分人聽懂,而且讓更多人理解或者接受。這種構想有實現的可能性嗎?我們不妨一起來思考思考。不可否認,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一個講生產力的變革對人類的影響,一個主要探討生產關系變革給人帶來的變化。談到這些區別,或許有些人會悲觀地認為,構想得以實現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成全卻表示,如果科幻文學只是探討科技有多炫,確實離主流文學太遙遠,但只要探討人性、講能引起大眾共鳴的故事,就能讓文學的魅力得以展現,讓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間那道無形的籬笆逐漸松動。風靡全球的《哆啦A夢》,雖然不能被稱為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文學作品,但絕對是一部成功地融合了科幻元素、且被大眾所深深喜愛的的作品。在《哆啦A夢》中,來自22世紀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向讀者展示了許許多多新穎而有趣的未來道具,記憶面包、掃地機器人、竹蜻蜓……這些道具讓我們念念不忘,但《哆啦A夢》中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每次都向大雄伸出援手的好脾氣哆啦A夢,是軟弱卻善良的大雄、是愛穿花裙子的靜香、是尖嘴猴腮出手闊綽的小夫、是嗓音感人總靠武力取勝的胖虎。這些小伙伴間的真摯情誼與情節豐富的主線故事,是更多人喜愛這部作品的原因。《哆啦A夢》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給科幻文學發展點燃了一盞明燈,要想被更多人關注與接受、且經得住時代的考驗,便要增加科幻文學的文學性,增加故事的吸引力,用這樣軟性的故事去吸納更多的讀者。時代需要編輯 編輯影響時代除去科幻圈資深人士這一標簽,成全還是一名擁有多年從業經驗的編輯。面對社會上“編輯是為他人做嫁衣”的評價,他表示非常不贊同。身處如今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讀者能接觸到的作品的確很多,但能經得起精讀與推敲的內容卻變少了。這時候,編輯的價值便得以凸顯了。他們所做的內容篩選工作一方面能保證閱讀的質量,讓讀者真正閱讀到有質量、有營養的讀物。另一方面,編輯還完成對作家的培養。開創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開山祖約翰·坎貝爾便是一名著名的編輯。在美國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代,約翰·坎貝爾大力推廣技術流的科幻小說,親自選出阿西莫夫,將這樣一位曾被美國記者評價“寫作水平和小學生相當”的科學家培養成一名響當當的科幻文學作者,讓他的小說在美國擁有極高知名度,甚至影響了后續美國科幻小說的寫作風格。成全說,他雖然不清楚約翰·坎貝爾為將阿西莫夫培養成一名一流的科幻小說家曾做過哪些努力,但他了解一般編輯的工作。通常編輯所做的作家培養,主要是給作家一些用稿與推搞性的鼓勵。有時候作家所寫的內容或許并不符合編輯的期望,但只要編輯認同他的能力以及可塑性,便會給予這個作家更多的支持,幫助他成長。京東文學獎的誕生充滿必要性如今的時代,除了剛剛所提到的資訊爆炸這一特點,還非常浮躁,這也導致了文學市場的良莠不齊。想讓當代人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實現全民閱讀的目標,重點應放在教育上。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注重對閱讀習慣的良好引導,讓更多的群眾端起書本,在未來的人生長久的與書為伴。長期以來,科幻文學在全國能評選的獎項并不多。國家前一陣子曾做過“水滴獎”,可惜的是,“水滴獎”所選出的美術與文學作品,鮮少被大眾所了解。這一次,擁有極高社會責任感的電商品牌京東舉辦了首屆京東文學獎,可以把作家與文化產品推廣出去,還能達到真正意義的銷售。因而成全覺得,這個獎項,京東早該做了!只有京東,能將影響力發揮到最大。很多部分網友平時便有在京東上購買商品的習慣,被京東文學獎這次評選出的作品,能被這群網友看到、甚至購買,這對文化傳播是很有幫助的。談及這次京東文學獎最想為大家推薦的圖書,成全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一定是《新新日報館:機械崛起》這部長篇科幻作品,這部作品將故事設定于民國時期的上海,題材在中國非常新穎,叫做蒸汽朋克。蒸汽朋克追求蒸汽時代的那種原始、粗獷的工業之美。在中國來講,這樣的題材非常少。作品中選用的故事發生地——上海,是中國比較先進的、受侵略比較早的、思想流變比較多的地方。這篇作品難能可貴的表達了一名中國作家對那個時代的懷念,彌補了中國這種類型作品的空白,非常值得大家去探討。”參與這次京東文學獎的評選工作,也讓成全也看到了國內科幻文學的最大的不足——欠缺原創性。將評選書單中亂入的奇幻、魔幻作品,還有一些舊文集、作品集剔除,成全驚訝的發現,能剩下的原創作品數量非常少。這樣的作品數量反映了我國科幻文學水平的不足,我們也必須承認,未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編輯:p_xiaojtan

科幻文學不應是小眾群體的自嗨

圖文簡介

與科幻陰差陽錯的結緣科幻文學作為一種類型文學,受眾無疑算是小眾。談起知名的科幻文學家,大家能憶起的名字可能只有《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狀況稍好一些的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