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園林設計之軒景宜苑
所屬賽區 :山東賽區
參賽學校 :聊城大學
參賽賽項 :開放自主命題
參賽方向 :數字建筑設計大賽
團隊名稱 :一一風荷舉
指導老師 :于守超,趙紅霞
團隊成員 :王淑杰,王茜,隋超,陳培斌
團隊口號 :噙著眼淚,做風花雪月的事兒。
作品圖片:
[size=13.3333px]1、春雨——煙雨風縹緲
[size=13.3333px]
[size=13.3333px][attach]1564[/attach]
[size=13.3333px]2、夏蔭——林蔭共休憩
[size=13.3333px][attach]1563[/attach]
[size=13.3333px]3、秋葉——坐愛楓林晚
[size=13.3333px][attach]1562[/attach]
[size=13.3333px]4、冬雪——風雪盼卿歸
[size=13.3333px][attach]1561[/attach]
[size=13.3333px]5、噴泉廣場
[size=13.3333px][attach]1569[/attach]
[size=13.3333px]6、龍頭噴泉
[size=13.3333px][attach]1567[/attach]
[size=13.3333px]7、小荷才露尖尖角
[size=13.3333px][attach]1571[/attach]
[size=13.3333px]8、百花園
[size=13.3333px][attach]1565[/attach]
[size=13.3333px]9、漏景
[size=13.3333px][attach]1568[/attach]
[size=13.3333px]10、亭子
[size=13.3333px][attach]1570[/attach]
[size=13.3333px]11、濱水建筑
[size=13.3333px][attach]1566[/attach]
作品說明:
[size=13.3333px] 背景:中式的園林具有風雅有余、活潑不足的特點,人們希望現代的園林創作能結合中國古典園林的神韻,又能滿足現代人的功能需求,設計出一種提煉出古典風貌,又具現代風味的新中式園林設計。
創作理念:以現代設計語言,延傳統之神韻
創作立意:開拓思路,勇于創新
創作手法:原則性、適宜性、多樣性
創新點:新中式園林之軒景宜苑的設計使用傳統的造園手法——漏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運用現代的景觀元素來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運用現代簡潔的景墻窗框,漏景的造園手法則有利于豐富景觀層次,采用現代簡潔的實墻與漏墻虛實結合,含蓄雅致;運用中國傳統韻味的色彩——中國紅、長城灰、國槐綠等營造崇高、祥和、內斂;中國傳統的圖案符號——龍頭等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植物空間的營造——簡潔明朗,植物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齊的植物配合種植,植物層次較少運用等來打造具有中國韻味的現代景觀空間。
庭院的設計:鬧中取靜,亂中得安,中國傳統的庭院,是自然勝景與匠人之心的完美結合。新中式庭院強調自然融合、天人合一的的生態理念,布局精妙,移步異景,別有洞天。人們可于院前栽竹植桂、執盞品茗、飼鳥養魚、宴飲對弈,在渾然天成的庭院天地里遠離城市的喧囂,留給心境一片自得其樂的清凈之地。閑時靜守自然,與三五好友談天說地,感悟生活的本真含義;倦時芭蕉聽雨,逗弄錦鯉,享受難得的閑情趣。
視頻中,首先俯瞰整個公園,以“原生態,純綠色”為主導,突出“自然、生態”,融入觀景、人文、休憩等要素,視角依次為噴泉廣場、休憩庭院、濱水建筑、愛楓林晚、小橋流水。最后將視線停駐于新中式風格的庭院中。
融合四季的元素:嫩綠的春天,洋溢著春雨,象征著春天的溫柔的到來;
火紅的盛夏,洋溢著綠樹的濃蔭,人們在樹蔭下休憩娛樂;
金色的秋天,洋溢著鋪地的落葉,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
而雪白的隆冬,洋溢著思念,等待他(她)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