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輝煌的科技文明造就了22世紀的繁榮基礎,所有領域的科學家都在為這個值得付出的世紀初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其中最為突出的,當屬人工智能與高科機械領域。聯合國還為此設立了智能機械聯合監督委員會,英文稱“UNAIC”,聯合所有高科技技術國家的力量來研發和監督這些科技。
不過,凡事都有雙面。科技給人帶來的那消極的一面,幾乎不可抗拒。
現年52歲的UNAIC常任委員、中華國家科學院高級智能科研部研究員劉光行博士博士就曾經在21世紀90年代聯合國上發表過科技雙面刃的演說,可惜遲了些,那時高級智能與機械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人可以離開它,一刻也不行。
在石油資源枯竭的今天,我們可以說是智能機械拯救了并繼續創造著人類的文明。但如果人類繼續過度地依賴它們,那結果又會如何呢?
問題,也許在這個新的世紀,可以得到解答吧。
我叫柳樹權,是國家新聞部科技版里一名普通的兼職記者,也只是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里靠著一點點微薄的工資養活自己的普通人罷了。
狹小的公寓里擠著各種每天都要用到的東西,雜亂不堪。而我就在這里,用著這一臺跟了我多年的舊式筆記本電腦辦公。
今天整理著前不久收集的一些核輻射污染的資料,準備向北京的總部發過去。
此時,外面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我在床和辦公桌之間擠出來的位置轉了個身,右手剛好能夠到門并朝著里面拉開。
您好,柳樹權先生您的快遞。請簽收。一個白色的大垃圾桶機械此時正懸浮站在我的門前。
沒錯,這個派送快遞的機械外觀跟一個超大號的垃圾桶沒太大差別。它的中間有一個指紋的確認區,那是簽收用的,確認區的上方則有一個快遞物吐出口。
我將右手拇指放在確認區上,一張信封隨之吐出。拿過信封后,這個大垃圾桶禮貌地說了聲感謝簽收,然后只聽見的一聲。
它轉身一傾斜撞到了門框上……緊接又手忙腳亂著迅速調整好距離朝著走廊外面的電梯飛去,似乎就像人類一樣,很尷尬的樣子。
我笑著關上門后,就仔細地看著這封如今很少能看到的紙質信,里面似乎裝了什么東西。
中華國家科學院高級智能科研部,劉光行博士。信封上有這么一段手寫的字。接著我把里面的東西倒了出來。
一張便簽和中華國家科學院的出入證。
出入證是一張標準名片大小的白色卡片,上面有鐳射的中華國家科學院的字樣和圖樣標志。
那張便簽上,則寫著這樣的話:有重要的事。我已經把你的信息錄入這張卡里,不過只能通行我們科研部,別亂跑。
我一手拿著這張卡片,看著便簽,發著呆。但我明白,既然劉光行博士能找上來,也必定是有什么棘手的麻煩。于是我迅速把舊式筆記本電腦合上塞在包里,立刻就出發了。
舊式磁懸浮列車從上海到北京需兩個小時,比以前更老舊的電力高鐵更快,也更平穩。
座位在頭等艙的單人間里,我一邊用電腦處理著最后的文件,一邊看著窗外的景物。那些景象就像一張張高速切換又沒法仔細看清的圖片,單這點就不比電力高鐵好。
我抿了一口剛剛送過來的熱咖啡,繼續工作著。順帶提一下,之前的那張出入證按照法律,乘坐交通工具都是免費的。
很快,我將整理完畢的資料全部發給總部,今天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屁股下舒適的沙發床在召喚著我,我也就屈從了它的召喚,伸撐著四肢緩緩躺下。
仔細想想看,我也將近有兩年的時間沒有見過劉光行博士了。他的來信雖然很突然,但我能明白,事發肯定更突然。連個電話都不打,這不太像他的作風。除非現在的情況根本不允許打電話。
眼皮漸漸變得沉重,睡意襲來,我再也抵抗不住這樣的誘惑,全身放松地閉上了眼……
當我聽到溫馨提示時,列車正減速駛入北京列車總站。
下了月臺,跟著一排有秩序的下車隊伍,經過一道由數名機械守衛和警察的檢測門后,才算是真正地踏入了首都的土地。
出了廣闊的站臺大廳,放眼望去,白雪零零碎碎地從陰暗的天空中散落下來,一層又一層覆蓋著道路、大廈和遠處模模糊糊的巨型大樓。各司其職的機械們穿梭在人流中,道路環衛、垃圾處理等所有我們認為最辛苦最骯臟的活全讓它們包攬下了。
“先生,需要服務么?”一個長得像小箱子的機械“禮貌”地飛到我的面前,它頭上還頂著薄薄一層的雪花。
這是做小包裹運輸的,只要40元,它就能把你的東西送寄到市內的任何地方,而且速度極快,又安全。
“不用。”我說著,又補了一句,“謝謝。”
這個小箱子禮貌地說:“如果需要,隨時服務。再見。”然后就離開了我。
說實話,要跟這些高智能的機械對話,我總有些不自在,就像是在對石頭自言自語,而不是人和人對話的感覺。
在路邊我叫到了一輛舊式的士,它的速度相比現在的高速的士不是很快,在路上也會遇到堵車的情況,但我就喜歡那種緩慢的感覺,在快節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國家科學院并不是很遠,但整好路上都堵著車的時候,時間就要長很多了。
司機調整了下他的后視鏡,正對著后排的我。
“小哥,不是在這里工作的吧?”他笑對我說。
“是啊,你怎么看出來的?”我被他這么一問,很好奇。
“呵呵,那些人很少坐這種車。”司機說,“現在的小白領沒事就要玩玩手機,你倒是不會。”
司機口中的“手機”其實是全息可控的微表機,相比曾經的全息影像微表機要先進不少。
“北京現在天天堵車嗎?”
“那可不嘛。”司機說著,指著上面,“你看那天上飛的,都是高速的士,全自動,把我們這些沒文化的老司機都取代咯。”
“還好吧,你們現在至少有點錢賺。”
“嚯,就這點錢,都不夠糊口的。要不是早些年我存了些錢,怕是連廁所都住不整天起。”司機說道,“我說小哥,你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做啥的?”
“哦,記者啊。”我漫不經心地回答。
“記者啊……沒事就搞個什么大新聞,半毛用都沒有。”司機說著,抱著歉意笑了下,“別介啊小哥,我也沒說你。”
“沒事沒事。”我笑著說,“師傅,你覺著現在的生活還好吧?”
“還行,好歹也能睡個安穩覺。就是那些小機器,太煩人,整天你好我好的,沒事還要玩忽悠。”司機剛說完,車流開始緩緩移動了,他立馬掛上檔,跟上去。
“現在大家都不愛說話了,抱著手機發發發,也不知道點什么東西。現在也就小哥你跟我聊的多。”司機邊說還邊轉頭注意我。
我點點頭,但也再沒有說什么話。
“小哥你別嫌阿叔我說太多,說真的,現在的小機器太討厭了,我跟兒子從來都說不上幾句話,在學校也是,他說的也就只有那些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跟我談談心,怕是這樣下去我這當爸的,都快成陌生人咯。”
接下來,司機什么都說開了。他說的每一句話都離不開“智能”、“小機器”,我慢慢地聽著他抱怨,盡管后來全都忘光了。
等到了目的地后,司機一臉歉意地轉過頭來對我說:“真對不起啊,小哥,聽我抱怨那么久。這次就不用車費了,當做我的抱怨費吧。”
“誒,不行,大家都是糊一口飯的。”說著,我迅速從口袋里掏出兩張新版百元紅鈔,扔到了副駕駛的位置,奔出了車。
司機雖然喊著我,但我并沒有回頭,徑直走入國家科學院的大門。
給門衛出示了通行證后,我在一個小安保機械陪同下順利進入。
國家科學院綜合樓的大廳要比北京列車總站大廳寬出許多,這里人頭攢動,似乎是在交流各部的科研成果,但我并沒有理會那么多。我搭上了磁懸浮電梯,去往48樓的“高級智能科研部”。
不一會,48樓就到了。
還沒踏出電梯,我就看見站在電梯門前穿著白褂的劉光行博士跟一名軍官模樣的人談論著什么。
“來了。”劉光行博士看著我,“進我辦公室說。”說完,領著我和這名軍官向他辦公室走去。
我注意了一下這名手夾大盤帽同行的軍官。
約莫一米八的個子,標準的軍人身姿,看上去很年輕,估摸著二十五左右。然而他的神情很冷漠,尤其是那雙冰冷的眼睛,寒氣逼人,似乎沒有任何有感情的東西留在里面。
這里的科研人員都在忙碌著,我不知道他們忙著什么,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緊張的神情。
“都請坐。”在辦公室里,劉光行博士招呼著我們。而我發現,辦公室里不僅僅只有我們三人。
“小權,我介紹一下,這位是北京軍事高科技術團的郭子華,郭少校。”劉光行博士用“請”的手勢指向這名軍官。
“你好。”我伸出手。
郭子華什么也沒說,他直接握住我的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的原因,他的手很冰冷。不過這手握勁很大,疼得我差點叫出聲。
“這位是中華第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鄭杰豪。”劉光行博士這次指著端坐在椅子上戴著眼鏡身著黑西裝的中年人說。

【小說】機械,文明(上)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