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隆翔

地球人離開了,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周期性的從各個外星文明的駐外機構中大規模撤離,乘坐超光速的曲率飛船,返回神秘的星艦聯盟,這個周期叫“年”,是地球人使用的一種非常古老的歷法,一些依賴跟星艦聯盟貿易為生的小外星文明甚至會因為地球人的離去,陷入每年一次的短暫經濟衰退。

越接近星艦聯盟,曲率飛船就越密集,這些飛船從不同的外星文明起航,在星空中匯聚成一股璀璨的飛船洪流,奔向同一個目標——回家過年。

飛船中,有一個小男孩跟著父母回家過年,他用稚嫩的聲音問:“爸爸,年是什么?為什么要過年?”

爸爸說:“這個啊,爸爸給你講個故事,你聽完就明白了。我們地球人的祖先誕生在叫做地球的遙遠星球上,它圍繞著一顆叫做太陽的恒星旋轉,每轉一圈,就叫一年……”

有些傳統節日,它誕生的年代甚至比一個文明的誕生還要古老。

爸爸的故事把孩子帶回了那個蠻荒古老的年代。

那是冰河時代后期的地球,遠古的人類最先為了尋找溫暖的地方安家,赤著雙腳在寒冷的冰原上跋涉,他們穿過皚皚雪山、茫茫沙漠,終于在一條大河邊找到了肥沃的土地,他們在河灣邊狩獵、捕魚,艱難地生存著。

那個時代的祖先們生存是如此艱難,冰河時代的夏天和秋天溫暖卻又短暫,祖先們只能抓緊時間狩獵和采摘野果,儲備足夠的糧食以熬過漫長的冬天,用雷鳴閃電時點燃森林的野火炙烤食物、驅趕猛獸。

那個時代的火是非常珍貴的,每一個氏族都小心翼翼地伺候著經歷千辛萬苦采集到的野火,火焰就是一個氏族的生命,一旦由于山洪、大雨等種種原因導致火焰熄滅,氏族就失去了在深夜里嚇走野獸的利器,也失去了熬過漫長的寒冬中所需的熱源,不止多少氏族因此被野獸和寒冷滅族。

后來,有一個聰明的氏族首領琢磨出了用石頭和木材互相敲打產生火焰的方法,讓氏族擺脫了依賴稀缺的自然火種的生存模式,獲得了在原始蠻荒世界中生存的更好方法……

“我知道!是燧人氏!”孩子迫不及待地打斷爸爸講述的故事說。

爸爸含笑點頭說:“是的,那就是我們遠古的祖先,燧人氏。”

有了穩定可靠的火種來源之后,在一個被后人稱為河姆渡的地方,定居在河灣的遠古祖先們挖掘河邊濕潤的泥土,燒制成簡陋的陶器,很多原本不適合人類食用的植物種子,在經過火焰烹煮之后變得可以食用,人類的食物來源變得更豐富,遠古祖先們的氏族也變得越來越繁盛,不少周邊的氏族紛紛依附、通婚,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部落,而掌握了火焰使用方法的氏族首領,則被尊為整個部落的首領,并被尊稱為“炎帝”。

炎帝的部落在古老的大地上威名遠播,他的使者帶著火種,從部落走向四方,所到之處,所有的氏族都跪拜在使者腳邊,請求他們賜予能庇佑氏族在寒冷的時代和野獸橫行的深夜里存活的火種,而炎帝也逐漸在漫長的歷史中,被后世子孫尊奉為神。

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外界干擾分散的,當爸爸說起這段歷史時,他已經被飛船舷窗外出現的巨型軍艦吸引過去了,趴在窗邊看著那龐大的太空艦隊。

一個聲音回蕩在飛船內的廣播系統中:“炎帝號巡天戰列艦率領第11艦隊,為春節返鄉的飛船護航,預祝各位春節快樂!”

盡管返鄉的飛船群匯聚成了一股橫亙星海的洪流,但在這遠離星艦聯盟的遙遠太空中,仍然處處存在著未知的風險,聯盟艦隊的出現讓大家覺得非常安心,一個強大的文明為自己的族人提供的保護猶如蒼穹在頂,隔絕了外面兇險的宇宙蠻荒世界。

孩子興奮地看著舷窗說:“爸爸,是炎帝號呢!”

炎帝號巡天戰列艦是星艦聯盟建造的第一艘巨型軍艦,它是幾十公里長的龐然大物,當星艦聯盟第一次造出這種威力巨大的軍艦,為它征集命名時,很多人想起了那位在荒涼的大地上建立起強大部落的遠古首領,把這艘巨艦命名為炎帝號,希望它能像祖先炎帝那樣,用手中的火焰為流浪在蠻荒太空中的后代們驅散一切危險,開創出一個強盛的偉大文明。

從此之后,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舊軍艦總會退役,但每當舊的炎帝號退役,就總會有一艘新軍艦被命名為炎帝號,不管時代如何變換,炎帝的威名始終不墜。

孩子轉身問爸爸:“后來呢?炎帝和他的部落后來發生了什么事?”

爸爸說:“后來,炎帝部落經過上百年的演變,人口越來越多,通過狩獵和采集野果已經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了,于是我們的上古先民們遍嘗百草,從中篩選適合耕種的植物來培育,這就誕生了最早的農業,祖先們也從半游牧半定居的時代慢慢轉型到定居時代……”

在原始部落進入農耕階段后,觀察氣候變化,選擇合適的時節進行農耕就是關系到整個部落生存的大事了,一代代的祖先們在耕作原始農作物時,經歷過無數失敗,總結了不知多少百年的經驗,慢慢總結出規律,定下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來指導農耕,在舊的一年寒冬將盡,新的一年即將開始的時節,遠古的祖先們為了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和部落的富足無憂,在這寒冷的季節進行熱鬧的祭祀儀式,這就是春節最早的雛形。

那時的祖先們并不好過,寒冬臘月將盡時,正是野獸們最難覓食的時候,它們在野外找不到食物,為了逃避餓死的命運,只能冒險攻擊人類的部落,那時的人們只能高舉火把,敲打各種東西發出巨響,把這些可怕的野獸趕走,這種野獸襲擊村落的恐怖印象在很多年后,仍然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祖先們把這種寒冬臘月的深夜中襲擊村落的野獸稱為“年獸”,而每逢春節敲鑼打鼓也成了一種古老的習俗。

“爸爸,年獸是這樣子嗎?”孩子翻出一個面目猙獰的怪獸面具,戴在臉上問爸爸。

爸爸笑著摸摸孩子的腦袋,說:“誰都不知道年獸長什么樣子,也許只是普通的豺狼虎豹吧?對祖先們來說,餓急了的野獸比什么都可怕,人們一代代口耳相傳,越穿越邪乎,最后就變成面目猙獰的怪獸了。”

爸爸繼續給孩子講歷史故事,說到那炎帝部落憑借著火焰和農耕這兩項在當時很了不起的技術,不斷發展壯大,后來隨著部落的擴張,他們遇到了另一個強大的部落,黃帝部落,兩個部落逐步交流、交往、結盟、融合,組成了炎黃部落,一個偉大的文明從此登上歷史舞臺,繁衍不息。

曲率引擎飛船艦隊在太空中劃出一道斑斕的長河,在爸爸講述的故事中,孩子看見了那個寒意殘存的涿鹿郊野的刀槍如林,看見了漫長的冰河時代結束時席卷世界的大洪水,看見了上古部落的首領帶領先民搏擊巨浪、治理洪水,看見了古老的部落崛起為強大的國家,看見了戰馬嘶鳴征戰沙場抵御外敵入侵,兩千年光陰如白駒過隙瞬間劃過,那片曾經傾瀉美酒與麾下共飲的疆場上矗立起巨大的火箭,一個古老的文明向天上的邊疆進發。

斗轉星移又是數百年,曾經的化學燃料火箭已經讓位于更先進的宇宙飛船,成千上萬的飛船離開太陽系,奔赴太空,尋找適合人類移居的新星球,向太空開拓人類繁衍的新邊疆。

對星艦聯盟的人來說,那場波瀾壯闊的太空殖民計劃已經是數千年前的往事,那個時代,只有走投無路的人才會加入這個背井離鄉的太空殖民計劃,斷了一切回家的念想去耕耘陌生的外星世界,這個時代的人只能從歷史鏡頭中看到祖先們流浪太空的艱難悲愴,但小孩聽老師說過,星艦聯盟的祖先在太空殖民計劃中,曾經是最為艱難的一支流浪隊伍。

從來沒有哪一支隊伍,像星艦聯盟那樣連個可供移居的目標星球都沒有,祖先們在茫茫太空中漂泊幾千年,決定不再尋找適合定居的星球,開始自己建造巨大的人造星球并命名為星艦來定居。

那時的祖輩們,夢里依稀可以看見有巢氏遍尋不著可供先民們定居的山洞時,那探索新的生存方式時的勇氣:我們找不到合適的新家園,那就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一個。

“這里是星艦聯盟領空,歡迎各位歸來。”當這段聲音在船艙中響起時,飛船已經跨過那道無形的邊界,回到星艦聯盟所在的空域,巨大的炎帝號巡天戰列艦留在邊界外,又掉頭遠去,替另一支返鄉的飛船群護航。

聽說在非常遙遠的夏朝,祖先們在定居點外開挖城壕,阻擋荒野中的野獸偷襲村莊;而今天,星艦聯盟無形的“城壕”游弋著無數的巡星護衛艦,拱衛著這個由數百艘星艦組成的地球人后裔流浪文明,在這無險可守的蒼茫太空中,這數百艘星艦就像散落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的遠古城鎮,大家拋棄了在天然行星上建立家園的夢,正如遠古祖先們拋棄了尋找山洞居住的行為那樣,開始走向一個新的時代。

星艦聯盟的領空中,數不清的飛船游弋星海,在巨大的星艦之間織起繁忙的交通網,無數飛船的引擎光芒匯聚成流,比天上的群星還璀璨萬倍。

歸家的飛船里,孩子趴在舷窗邊看著外面的風景,這個隨父母在地球人駐外星文明辦事機構生活的孩子并不常有機會看到聯盟故鄉的繁華,星艦聯盟里的一切都讓他非常好奇。

舷窗外的星艦越來越近,在孩子的視野中也越來越大,它從遙遠的一顆藍色的小星星慢慢變成蔚藍的月牙,再逐漸變成逐漸清晰的星球,綠色的大地被蔚藍的海洋分割,巍峨的雪山綿延到盡頭形成廣袤的草原,銀裝素裹的星艦北半球說明現在正是臘月寒冬,幾座大城市鑲嵌在大河蜿蜒的平原上,公路呈放射狀向四方延伸,那些燈光璀璨的街區中間,可以明顯看到天上那輪人造太陽灑下的光芒形成的晝夜分割線,街區和街區之間的森林公園依山傍水,與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隔街相望。

歸家的飛船是如此之多,其中既有來往于聯盟內部的航班,也有從外星文明中長途跋涉歸來的游子,甚至不乏開著飛船自駕歸家的人,一些星艦臨時性地發生了交通擁堵,航空港全部爆滿,大量的飛船只能暫時停泊在衛星軌道上,為星艦臨時增添了一圈由飛船組成的光環,大人們正在為堵船誤點而發愁,小孩子卻不管那么多,他在舷窗邊睜大雙眼看著美麗的星艦大地,像是永遠都看不夠。

當飛船慢慢下降到大氣層頂端時,瑰麗的風景跟位于太空時相比又是另一番美景,星艦上方,不管是人造太陽還是人造月亮,都位于更高的軌道上,孩子抬頭看著高高的人造太陽往大氣層投下刺目的陽光,直到它隨著飛船的飛行而逐漸沒入弧形的地平線為止,它只是一顆非常大的人造衛星,位于非常高的遠地軌道上,是星艦外圍軌道最高的衛星,唯一的作用就是作為光源供給星艦的大地光和熱,而另一邊的地平線上,則是慢慢升起的人造月亮。

人造月亮的表面工廠林立,各種巨大的管道暴露在月球表面,不時噴吐出一陣騰騰的蒸汽,在微重力無空氣的太空中能彌散得非常遠,這顆充斥著工業朋克風格的月球跟咫尺之隔的星艦大氣層下青山綠水的環境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當人造月亮也慢慢消失在弧形的地平線下時,人造太陽又在另一端的地平線慢慢升起,這時飛船已經繞著巨大的星艦飛行了一圈。

爸爸提示著問孩子:“孩子,你發現這顆人造太陽的軌道有什么特點嗎?”

孩子仔細觀察人造太陽的軌道,過了好一會兒,才對爸爸說:“人造太陽的軌道是歪的,這是為什么呢?”

爸爸說:“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形成原因是地球繞太陽公轉時有一個傾斜角,導致光照角度周期性變化而產生的冷熱交替現象;我們的祖先建造星艦時,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重現地球上的環境,星艦為了能在太空中遷徙,不能依賴恒星的光芒,必須利用人造太陽這種特殊的人造衛星作為光源,為了模擬地球上的四季變化,所以人造太陽和赤道面之間也必需存在一個夾角,人造太陽和赤道面的夾角以一年為期來回變化,讓星艦跟地球一樣,形成四季交替。”

很少有外星人能理解地球人對于故鄉的執著,人類想要在太空中生存,只要有食物、空氣等保障生命的條件即可,沒必要如此費事去建造環境跟地球非常接近的星艦;但人類偏偏這樣做了,唯一的解釋就是在生存之上,人類還非常執著于地球文化,試圖讓故鄉的環境在眼前重現。

“爸爸!你看那些雪山多高!像水晶一樣好漂亮呢!”孩子指著眼前白皚皚的大地對爸爸說。

爸爸看向那皚皚雪原中的群山,這里的山脈很特別,每一座都是晶瑩剔透的冰山,冰山頂端是圓形的火山口,像是水晶雕琢成的火山,山脈的冰層之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圓臺型的巨型噴口,它正朝天空噴吐出明亮的光柱,形成星艦后面橫亙數萬公里的淡淡尾跡,宛若神話中頂天立地的巨柱,他給孩子解釋說:“孩子,這是星艦的南極,星艦的巨型引擎就矗立在這片大陸上。”

廣播再次在船艙里響起:“飛船即將進入大氣層,請各位乘客坐好。”

飛船進入大氣層了,船身跟大氣摩擦形成絢爛的光芒,孩子看見一道道光柱從身邊掠過,擎著星光燦爛的天頂,宛若傳說中支撐天地的巨神,孩子依依不舍地看著這片絢爛的光柱慢慢消失在視野中,飛船的高度不斷降低,離開冰雪皚皚的南極大陸之后,跨過一片大洋,來到星艦北半球的另一片大陸,高山草原湖泊森林一掠而過,飛船慢慢降落在航天港。

走出航天港的一剎那,孩子完全驚呆了,在外星文明中長大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地球人同胞,他呆呆地看著人群或是乘坐地鐵,或是租車,在飛虹高掛的城市立交橋網中疾馳離去,畢竟大家都是回家過春節,自然是歸心似箭。

爸爸租了一輛車,全家人一起坐車返回鄉下老家,孩子趴在車窗上看著周圍不斷倒退的摩天大樓,車外的樓宇凡是飛檐外挑處,大多掛著火紅的燈籠,迎著天上細碎的雪花把全城映得一片鮮艷,春節這個地球時代最古老的節日,走過上古時期的部落時代,走過遙遠的農耕時代,盡管已經失去了最初祈禱來年五谷豐登的祭祀色彩,卻仍保留著渴望一家團聚的風俗。

家,位于城市之外的山村中,那是一座古風盎然的小村,山川里的溫泉潺潺流動,形成分開積雪的氤氳小河,星艦終究是年輕的人造星球,不比那些動輒上億年歷史的天然恒星,它的大地下仍然是蘊含極大能量的巖漿翻涌,人們廣泛開采地熱作為能源,在一些地殼薄弱處,散發的熱量透出地表形成潺潺溫泉,每逢臘月寒冬,總會形成白雪和溫泉共一體的美景。

如果站在梅花盛開的小山頂上,可以看見遠方影影綽綽的大城市,但當你離開山頂回到小山坳時,映入眼簾的卻盡是這世外桃源般的風景,當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回到這座小山村時,村里街坊鄰居早已準備好傳統風俗中的長桌宴,在村中祠堂外一字擺開,小小的村莊數百戶人家都是源自同一個姓氏的老祖宗,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儀式就是祭祀祖先。

雖說村莊小,但每逢過年,隨著游子們的歸家,小村仍是熱鬧非凡,孩子怯生生地躲在父母身后,看著眼前宛若古畫的山林村落,不敢想象短短幾個小時之前出現在他面前的還是浩瀚星海和無數的飛船,直到爺爺奶奶出現,他才敢撲到爺爺懷里撒嬌。

爺爺退休前是太空遠航艦隊的大副,孩子以前在畫冊中看到照片上的爺爺都是穿著筆挺的遠航艦隊制服,坐在先進的飛船控制臺前眺望無邊星海,今天的爺爺卻穿了一身寫著古篆“福”字的火紅唐裝,白須飄飄,鶴發童顏。

“乖孩子,好久不見,又長高了!爺爺帶你去給祖先上香!”爺爺抱起孩子,大步走進祠堂。

孩子問爺爺:“什么是祠堂呢?人們為什么要建祠堂?”

爺爺說:“祠堂是一個家族最早來到這里定居的祖先所住的房子,子孫成年后,有了自己的新家,逐漸搬了出去,等到來時的祖先過世后,舊房子就沒人居住了,子孫們把舊房子改成紀念先人的地方,這就叫祠堂。”

如果說博物館珍藏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那祠堂里珍藏的就是一個家族的家史。

這個家族的祠堂不是一棟舊房子,而是半截修修補補無數次的報廢飛船,孩子聽爸爸說過,在星艦聯盟草創之初,第一批移居星艦的人面對的是剛剛建成生物圈的世界,那時的世界只有海洋里的藻類植物給大氣層提供氧氣,大地則是仍然散發著巖漿余熱的原始地殼,大片裸露的焦黑巖石荒原上寸草不生,連薄薄的泥土都顯得異常珍貴,最早移居星艦的人只能把報廢的飛船切割成建材,做成簡陋的房子蝸居。

隨著環境的改善,人們開始像地球時代那樣采用各種材料建造更舒適的房子,居住條件不甚理想的廢舊飛船自然就沒人再住了,這種利用祖先們居住過的簡陋小屋改為祠堂的做法,在星艦聯盟的不少早期星艦上都普遍存在。

小小的祠堂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祖輩們用過的東西,金屬墻壁上是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記載著祖先們從離開地球流浪太空,到建造巨大的星艦,再到成就這個強盛的文明的點點滴滴,家族里沒有出過了不起的大人物,但每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照片都真實記載著過去的艱辛。

墻壁上最老的照片是幾千年前的祖先自拍照,一個消瘦的年輕人坐在最廉價的移民船五等艙內,古老的舷窗外是慢慢遠去的地球故鄉,照片上有一行褪色的文字:“爸爸媽媽,我以后再也不能陪你們過春節了,請原諒兒子無能,不能在地球上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只能跟外星殖民公司簽訂合同,前往外星拓荒,那些契約金應該夠你們下半輩子衣食無憂了。”

孩子又走到下一張照片前,照片上是手持武器的壯漢,它同樣留有一句話:“孩子,當你長大到識字時,爸爸早已經不在了,機器人叛亂毀滅了太陽系故鄉,也波及了4個光年之遙的南門二,爸爸和戰友們要豁出性命攔住敵軍,讓大家通過空間跳躍逃離這個世界,爸爸愛你。”

金屬墻壁上的老照片一張接著一張,在一張很普通的老照片上,孩子看到了星艦建成之前祖先們的生活,那是一張很普通的家族用餐合影,一艘古舊的飛船中,一個家庭就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狹小生活空間,一張金屬桌子和幾個懸掛在墻壁上的睡袋就是這個家庭的全部家當,一家七口擠在小桌子邊,圍著幾盒黏糊糊的人造食物,照片下的標注是:“今晚的年夜飯很豐盛呢,有牛肉味和雞肉味的合成食物,雖然沒人知道真正的雞肉是什么味道,但能對著古書上的圖片來幻想也是很好的事,希望明年大家能在太空中找到更多蘊含碳、氮、氧等元素的礦產,讓生產的合成食物夠大家填飽肚子。”

下一張照片顯然是祖先們開始建造星艦的年代了,畫面上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一名中年人身穿星艦建造局普通員工的制服,守在病床邊,照片配的文字是:“待到星艦建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祠堂里的老照片,盡管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映像,但越接近現代,越是呈現出星艦聯盟的繁華,爺爺說:“每一個人,他能活在怎樣的世界里,很大程度取決于祖輩們進行過怎樣的努力,有祖先付出才會有我們的生存,我們祭祖,是感謝祖先們的努力,讓我們能生活在這個不錯的時代里。”

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頭,他跟著長輩,按照自地球時代傳承的風俗,向著祖先的牌位焚香,恭恭敬敬地磕頭祭祖,終究有一天,他也會長大,會有自己的孩子,他也會努力工作,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未來,總有他也會離開這個世界,變成后代們供奉的先人之一。

一個家族的繁衍,意味著一個家族的生生不息,一個家族的家祭,承載的是一個家族的歷史;無數個家族的繁衍,意味著人類千百萬年來的生生不息,無數個家族共同承認的歷史領袖,則成為一個民族、乃至更大范圍內的族群們公認的偉大祖先,而其中一些遠古的祖先甚至會被作為神祗供奉。

從這個小小的村落,到附近的大城市,再到整個星艦,直至整個聯盟,在這古老的日子里,各個家族的家祭和紀念偉大人物的公祭都在同時舉行著,一些大型博物館外的廣場上矗立著那些古人的雕像,他們當中有突破各種科學壁壘的優秀學者,有雄才大略的首領,年代從數百年前到數千年前不等。

夜幕降臨,雕像周圍的燈光依次亮起,年代由近至遠,最后停留在手持火把的原始人雕像上,那是人類文明里最古老的祖先,來自刀耕火種的遠古年代,他手中的火把比浩瀚的星海更為璀璨,堅毅的目光遠眺飛船密布的絢爛星空。

春節的鐘聲響起,回蕩在星艦聯盟數百艘星艦的每一座城市的空氣中,數不清的飛船在太空中翱翔,織成比銀河還絢爛的流光溢彩,帶著自遠古祖先時就希望人類文明更為強大的夢想,飛向更遙遠的星海。(完)

【小說】星海·祭祖

圖文簡介